[发明专利]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8912.6 | 申请日: | 2009-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唐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剑飞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针菇 菌丝体 发酵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工艺。属生物制药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真菌入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及以后的其他许多本草均有记载,如金针菇、茯苓、虫草等等,至今仍广泛应用。大量药用真菌都富含多种药用或保健功能组分,如多糖、三萜类、糖肽等,它们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病毒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
金针菇多糖的生产,目前几乎都是从子实体中提取。由于药用菌子实体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质量受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等影响,导致从子实体中提取活性成分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而通过金针菇菌丝体的发酵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规模化提取金针菇的生物活性功能组分,则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液体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获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发酵液。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养基。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因此,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培养基配方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发酵产率和生产成本。
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目前,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要是采用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罐深层发酵。药用菌菌丝体发酵的的培养基的组分结构很大程度上还沿用了氨基酸和抗生素发酵的配方。金针菇多糖发酵的培养基组分主要由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物质组成,一些微量因子对金针菇发酵的也有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和生产上金针菇常规的培养基配方中碳源多为葡萄糖、蔗糖或果糖,氮源为酵母膏、玉米粉或豆饼粉,无机盐为MgSO4、K2HPO4等。这种常规培养基中的碳源成本较高,微量因子缺乏,对提高金针菇多糖发酵产量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微量因子丰富,营养结构合理的能有效提高金针菇多糖发酵产量的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工艺。
本发明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工艺,各配方组分最适质量分数为:
苦荞麦0.8%--2.0%,薏苡芢0.5%--2.1%、葡萄糖0.5%--2.0%,黄豆粉0.5%--2.3%,酵母膏0.1%--0.5%,磷酸二氢钾0.01%--0.2%,硫酸镁0.01%--0.1%,水97.08%--88.60%,pH自然。
所述的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工艺,其配方组分的确定方法为:
1)选定使用配方的金针菇菌种
2)确定常规培养基的最适配方(配方1)
在先期的试验基础上,选择葡萄糖为碳源,豆饼粉和酵母膏为氮源,以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为无机盐,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观察胞外多糖的产量,进行常规培养基配方选择;
3)确定荞麦培养基最佳配方(配方2)
在配方1的基础上,以苦荞麦粉部分地替代葡萄糖,确定荞麦粉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以0.1%、0.3%、0.5%、0.8%、1.0%、1.5%、2.0%、2.5%等8个水平的苦荞麦粉替代葡萄糖,观察随着苦荞麦粉比重在配方中的变化对多糖发酵的影响,最后确定苦荞麦粉添加量;
4)确定薏苡芢培养基最佳配方(配方3)
在配方1的基础上,以薏苡芢粉部分地替代葡萄糖,确定荞麦粉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以0.1%、0.3%、0.5%、0.8%、1.0%、1.5%、2.0%、2.5%等8个水平的薏苡芢粉替代葡萄糖,观察随着荞麦粉比重在配方中的变化对多糖发酵的影响,最后确定薏苡芢添加量;
5)确定在配方1中同时添加荞麦和薏苡芢两种新原料后的培养基最佳配方(配方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剑飞,未经唐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志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对周期性光脉冲波形整形与波长变换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