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震建筑的嵌式复合墙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8103.5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裘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裘苗全 |
主分类号: | E04C2/292 | 分类号: | E04C2/292;E04C2/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建筑 复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减轻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板料,具体地说是一种抗震建筑的嵌式复合墙板。
二、背景技术
去年五月十二日,震惊世界的八级大地震突发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短短十多天时间里,九万多条鲜活的生命在中华的大地上陨灭,而其中有一万九千多个是含苞待放花蕾一样的中小学生!我虽然没有到过现场,但从各种报道、新闻媒体中了解到,他们中的极大部分都是被巨大、沉重的墙体与楼板当场压死,或因地震初期起吊搬移设备赶不到现场导致救护时间太长-窒息、衰竭而死的。本人以为,今后国家除地震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提高全民的抗震意识外,在建筑业方面,特别是对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上,应该向牢固、轻质、保温、隔热、防火、无毒、无尘方向发展。对此,本人近一年来,就一直致力于开发多项抗震建筑上的系列产品,并申报了十来项专利,试图最大限度减小建筑材料因单件结构巨大,笨重致使建筑物在震坍时大量压死压伤人员,特别因救灾时未能及时搬移震塌的巨大、笨重的建筑材料,延误了抢救人们生命的最佳时机的隐患。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建筑材料单件结构巨大,笨重从而在地震时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惨烈现象,发明一种与抗震楼房墙壁金属框架配套使用的小面积轻质复合墙板,它镶嵌在墙面金属框架的网格内,组成目前学校、教育楼等重要建筑物上的墙面板。它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外壳,以及外壳内的波纹形筋板和充填料组成;其特征是组成外壳的材料为玻镁铝复合板,组成波纹形筋板的材料为铝塑玻璃钢,充填料的材料为珍珠岩粉与硅藻土、菱镁矿粉混合物,并用粘胶把充填料内的波纹形筋板,充填料外的壳体固化在一起。由于本复合墙板以轻质高强度玻镁铝复合板为外壳,轻质高强度的铝塑玻璃钢波纹形筋板为加强筋,而又以轻质隔热、隔声、绝缘的珍珠岩粉与硅藻土、菱镁矿粉混合物为充填料并用粘胶把它们固化在一起,因此具有牢固、轻质的性能外;又具有保温、防火、隔绝噪音的特点,它与目前传统的同体积的砖块、钢筋混凝土相比,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自重量减少了一半以上,更因为它以小面积的形式投放使用,当万一遭遇地震建筑楼受到破坏时,它对人们的杀伤力会减小许多,因此是目前抗震建筑的理想建材。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抗震建筑的嵌式复合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波纹形筋板;3、充填料。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抗震建筑的嵌式复合墙板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一)、制造过程:
1.把玻镁铝复合板按图纸尺寸加工成若干长方形或正方形凹槽并盖板(两者组成外壳),并剪裁若干尺寸大小可放入凹槽内的波纹形铝塑玻璃钢板(即波纹形筋板)。
2.用搅拌机把珍珠岩粉与硅藻土、菱镁矿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粘胶拌匀成半流体的充填料。
3.把充填料放入凹槽内到一半左右的高(厚)度,再放上一波纹形筋板并施以压力,然后再放入充填料至略低于凹槽上口沿;最后放上盖板并辊压,使壳体(即凹槽并盖板),波纹形筋板和充填料固化在一起组成本发明抗震建筑的嵌式复合墙板。以上过程可流水作业批量生产。
(二)、使用过程:
把制造好的嵌式复合墙板镶嵌到与之形状规格相配的抗震楼房墙壁金属框架的网格中,最后外罩一层具有高强度、黏着力的无毒、隔热、阻燃并配以装饰色泽的涂料组成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学校、教育楼的墙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裘苗全,未经裘苗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突矿井煤巷快速掘进单臂防突钻装锚机
- 下一篇:铜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