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对纤维丝改性和污水处理的室温等离子体炬阵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7878.0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0/00 | 分类号: | D06M10/00;C02F1/78;C02F1/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纤维 改性 污水处理 室温 等离子体 阵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气压介质阻等离子体炬阵列发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等离子体研究中,真空条件下产生等离子体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最近,大气压低温辉光等离子体源由于其具有不需要昂贵的真空装置、系统简 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大 气压辉光等离子体源被设计出来,其频率从直流的50Hz到微波的2.45GHz, 这些放电源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像用于杀菌、发生臭氧、等离子体显示 屏、表面改性、废水废气处理等。但这些放电系统的外电极都是金属,且被套 在或镀在介质层表面,由于介质层与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在放电过程中介质 层容易破裂或金属层脱落,另一方面,用该炬对不规则材料进行处理时,如用 于管子内表面改性,被反射的等离子体会把两电极短路,产生很热的等离子体 弧,从而会烧坏被改性的材料,尤其是有机材料。虽然有的研究者采有套管式 自来水做电极,但是等离子体炬的面积太小,很难在工业中有所作为。特别是 将大气压辉光等离子体炬用于纤维改性,效率相对较低,且产生的紫外线和臭 氧对人和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能否设计一种可对纤维大面积表面处理且 其副产物被用来处理污水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等离 子体炬阵列发生方法及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有机玻璃水槽中盛有导电水溶液电极,多个多排内置管状金属电极的石 英管插入导电水溶液电极中,石英管的一端穿过有机玻璃水槽底部进入改性室, 石英管的另一端露出有机玻璃水槽外用聚四氟乙烯套密封,管状金属电极穿过 聚四氟乙烯套与活性气体源连通,石英管外与惰性气体源连通,石英管的一端 底部为锥形并开通孔,在改性室内装有与每一排石英管的底部孔垂直对应排数 的纤维丝,每排纤维丝由各自的传动机带动连续转动,多个多排管状金属电极 并联后与高压源的高压端连接,高压源的低压端与导电水溶液电极连接,改性 室中的气体经管路、气体分配器从有机玻璃水槽接入。
所述的每个石英管均内装有开孔的陶瓷固定套,每个管状金属电极均插入 陶瓷固定套中心孔中定位。
本发明将染料污水注入水槽中,用惰性气体将石英管阵列里层内的空气排 出,并使惰性气体保持放电要求的稳定流速流入石英管阵列里层,将导电水溶 液连接高压电源,则在石英管阵列的出口形成相对大面积辉光等离子体炬阵列, 且等离子体炬阵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在空气和氧气活性气体存在条 件下,氧气等离子体就会产生臭氧在转动的纤维表面接枝极性基团,达到表面 改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被收集的多余活性气体通过水槽内气体分配器与污水 接触,且等离子体产生的紫外线通过石英管辐射污水,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可 大大加快污水降解的速度。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采用水溶液或污水为外电极的新型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装置,采 用柔性水溶液做电极,避免了因反射等离子体导致两电极短路而产生的拉弧现 象,同时水溶液还能对系统进行冷却,吸收放电产生的热量,提高了污水的温 度,加快了染料的降解速度。而且,液体电极避免了受热金属电极因与介质的 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介质破裂的发生,从而延长了工作寿命,为实现商业化运 作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水溶液外电极被有机玻璃槽保护起来,可对任何形 状的材料表面进行表面改性,不必担心反射的等离子体把内外电极短路;而且, 本发明可有效降低真空等离子体需要昂贵真空系统所带来的成本,并能同时对 大批量的纤维和污水同时连续处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用中心管状电极代替电极棒后,由于有机组分和活性气体通过管状内电极 到达辉光等离子体区中,故不会影响辉光等离子体的形成,而且化学键会快速 被高能电子打断在改性材料表面上形成聚合物和极性基团,从而实现了大气压 辉光等离子体炬阵列改性纤维材料的目的。有机单体或活性气体在等离子体的 中心,不会受其它气体的影响,达到了与真空等离子体聚合相似的反应条件。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性气体源,2、惰性气体源,3、石英管,4、有机玻璃水槽,5、 陶瓷固定套,6、气体分配器,7、传动机,8、纤维丝,9、高压电源,10、管 状金属电极,11、聚四氟乙烯套,13、改性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