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蛋白质/甲基纤维素复合型可食性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7730.7 | 申请日: | 200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宋义虎;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89/00 | 分类号: | C08L89/00;C08L1/28;C08L3/04;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蛋白质 甲基纤维素 复合型 食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蛋白质/甲基纤维素复合型可食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塑料包装膜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塑料垃圾泛滥,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用可食性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包装代替传统塑料包装,发展所谓的“可食性绿色包装材料”,成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食品包装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可食性包装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多糖、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等(汪学荣,阚建全,陈宗道,可食性包装膜研究进展.粮食与油脂,2002,(9),42-43)。
以谷类蛋白质为基础的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差,需经紫外辐照、γ-射线辐照、酶处理或化学交联等来提高材料的刚性、阻隔性、耐热性与疏水性。另一方面,以甲基纤维素为基础的膜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油脂阻隔性,但增塑剂易渗出,膜的长期储存稳定性较差。另外,甲基纤维素膜耐水性极差,存在沾水溶解的问题。多种成分复合是制备可食性膜并赋予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如,中国授权专利200510107823.5公开了一种“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采用明胶与大豆蛋白制备复合型可食性膜,但膜在30~100℃可溶解于水。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129848.5公开了“一种可食性耐水耐高温复合凝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多种多糖复合制备耐水耐高温的凝胶膜。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43129公开了一种“胶原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共混制备移膜的方法”,采用胶原蛋白与羧甲基纤维素混合物溶液成膜,采用甲醛、戊二醛交联,并在温度40~60℃下真空干燥。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21781.3公开了一种“胶原蛋白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胶原蛋白、淀粉、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混合物溶液成膜,采用戊二醛交联,获得胶原蛋白食品包装膜。然而,常规蛋白质交联剂甲醛、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毒性,对成膜操作不利,其残留物对人身安全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麦蛋白质/甲基纤维素复合型可食性膜。
小麦蛋白质/甲基纤维素复合型可食性膜的原料组成为:小麦蛋白质100重量份、甲基纤维素25~900重量份、甘油30~700重量份、双醛淀粉1~17重量份,所述的小麦蛋白质是谷朊粉、小麦醇溶蛋白或小麦谷蛋白。
小麦蛋白质/甲基纤维素复合型可食性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小麦蛋白质加入到重量浓度为10~15%的氨水中,配制成重量浓度为5~10%的蛋白质悬浮液;
2)将甲基纤维素加入到重量浓度为10~15%的氨水中,配制成重量浓度为2~10%的甲基纤维素溶液;
3)将蛋白质悬浮液与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混合液中甲基纤维素与小麦蛋白质的重量比为0.25~9,再依次加入甘油、双醛淀粉,甘油与小麦蛋白质的重量比为0.3~7,双醛淀粉与小麦蛋白质的重量比为0.01~0.17,搅拌,将溶液浇注于光滑的塑料板上,干燥成膜,将膜剥离后在100~130℃热处理10~30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1)小麦蛋白质与甲基纤维素可形成交联网络,可食性膜不溶于水;
2)可根据蛋白质与甲基纤维素比例控制复合型可食性膜的力学与湿气阻隔性能;
3)采用安全无毒的双醛淀粉为交联剂,避免了甲醛、戊二醛等常规交联剂的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16、对比实施例1~4所制备的复合型可食性膜的杨氏模量随组成x的变化曲线,其中x表示甲基纤维素重量/(甲基纤维素重量+谷朊粉重量)。在实施例1~8、对比实施例1~2中,膜的热处理温度为130℃,热处理时间为30min(正方形符号);在实施例9~16、对比实施例3~4中,膜的热处理温度为100℃,热处理时间为10min(圆形符号)。甘油含量固定为25wt%。
图2是实施例1~16、对比实施例1~4所制备的复合型可食性膜的拉伸强度随组成x的变化曲线。
图3是实施例1~16、对比实施例1~4所制备的复合型可食性膜的断裂伸长率随组成x的变化曲线。
图4是实施例1~16、对比实施例1~4所制备的复合型可食性膜在两个相对湿度条件下的透湿率随组成x的变化曲线。
图5是对比实施例1所制备的、甘油含量为25wt%的谷朊粉可食性膜(x=1)的电镜照片。
图6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甘油含量为25wt%的复合型可食性膜(x=0.2)的电镜照片。
图7是实施例3所制备的、甘油含量为25wt%的复合型可食性膜(x=0.4)的电镜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结肠癌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气体放电灯的电子式镇流方法及其镇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