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撑货器的锁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7476.0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阮卜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06 | 分类号: | B60P7/0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0浙江省玉环县沙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撑货器 锁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撑货器,特别是一种撑 货器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机动车上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固定住,防止货物滑动或 是位移。对于普通的敞蓬车,能够直接使用绳索捆绑。但对于集 装箱或是厢式货车内的货物,普通是绳索就不能使用了。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人们设计出了撑货器。
撑货器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外管部分套在内管上,在外管上 铰接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的内端铰接棘爪,往复的拔动操作手 柄过程中就能使棘爪拨动内管,从而使内管伸出外管或是使内管 向外管内缩入。
例如,中国专利CN2373312Y提供的“撑货器”,它也是一种 用于固定货物的,它在使用过程中是首先要使活动挡片顶在板弹 簧上,然后拉回的扳动手柄,使撑货器的内管不断向外伸展,直 到撑货器将货物牢牢的定位住。
可以看出,上述的专利虽然能实现撑货器的收拢或展开操作, 但是撑货器的锁定完全是依靠定位爪来实现的。铰接在手柄端部 的定位爪使得其铰接处受力比较大,而且,这样还使得整个撑货 器结构复杂,维护装卸不甚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 使得撑货器使用稳定性更高、操作简便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撑货器的锁 定机构,撑货器由内管和部分套在内管上的外管组成,内管外侧 沿其轴向设有齿牙,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铰接在外管上的手 柄,手柄的内端能嵌于齿牙处,所述的外管与手柄之间设有定位 件,且当手柄内端嵌在齿牙处时上述的定位件能将手柄定位住。
在本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一旦内管伸出外管使得撑货器将 货物定位住后。通过本锁定机构就能使撑货器一直处于撑开状态, 使得货物一直被牢牢的定位住。
具体而言,内管伸出后,扳动手柄,使得定位件与手柄定位 住。此时,手柄内端嵌在内管的齿牙处,而手柄又是铰接在外管 上的,这样就使得内管不能相对于外管移动,从而使得伸出的内 管得到定位。
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外管外侧固连有连接 座,上述的手柄铰接在连接座上,上述的定位件设置于连接座上。
连接座能方便的固连在外管上,而手柄和定位件也能方便的 设置在连接座上,这样使得整个锁定机构装配简便,结构简化。
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手柄上具有定位孔, 所述的定位件的内端铰接在连接座上,定位件的外端具有向其侧 部凸出的搭钩,且搭钩能搭接于定位孔边沿。
扳动手柄向定位件处摆动后,搭钩就搭接在定位孔的边沿处。 显然,通过定位件的搭钩就能使定位件与手柄相定位。
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定位件与连接座之间 设有弹簧,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定位件外端有向定位孔边沿抵靠 的趋势。
显然,弹簧的弹力使得定位件始终抵靠在手柄定位孔的边沿 处,从而使得手柄一种处于锁定状态。
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连接座套在外管上且 两者紧固连接。两者通过紧配合牢牢地固连在一起。
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内管内设有呈U形的 弹性卡头,弹性卡头的两端具有凸出的凸头,且在弹性卡头的弹 力作用下两个凸头均部分伸出于内管,上述的外管侧部具有沿外 管轴向设置的条形定位孔,上述的凸头能够抵靠在定位孔的边沿 处。
弹性卡头的两个凸头分别嵌于外管两侧的条形定位孔后,就 使得外管与内管之间定位。这样就能防止内管拉动时,内管整根 脱出外管。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 内管内设有呈U形的弹性卡头,弹性卡头的两端具有凸出的凸头, 且在弹性卡头的弹力作用下两个凸头均穿过内管且部分伸出于外 管,上述的内管侧部具有沿外管轴向设置的条形定位孔,上述的 凸头能够抵靠在定位孔的边沿处。
显然,这样也能防止内管被拉动时,内管整根脱出外管。
在上述的撑货器的锁定机构中,所述的手柄内端具有啮合齿, 且当手柄与定位件相互定位时啮合齿嵌于上述的齿牙处,且当手 柄与定位件脱离时啮合齿脱离齿牙。
通过啮合齿与齿牙相配合,使得内管无法移动。当然,一旦 啮合齿与齿牙脱离,内管就能沿着外管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的多功能刹车系统
- 下一篇: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曲轴皮带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