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竹病害防治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6882.5 申请日: 2009-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1513165A 公开(公告)日: 2009-08-26
发明(设计)人: 楼兵干;黄照岗;许琰丹;林钗;胡小倩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3/00 分类号: A01G23/00;A01G13/00;A01N51/00;A01N47/34;A01N47/18;A01P3/00
代理公司: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红娟
地址: 310027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淡竹 病害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淡竹病害防治的方法,属于森林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浙江淡竹(Phyllostachys meyeri McClure)别名淡竹(浙江)、毛环竹(竹林培育),淡红竹、大淡竹(浙江安吉)、乌壳晚竹、乌壳红竹、红壳竹(福建宁德),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福建等省,一般生长在山坡河滩。其秆形通直,材质优良,韧性强,篾性强,用途广。浙江淡竹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有极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素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赞誉。发展浙江淡竹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本世纪初,浙江淡竹黑腐病严重发生,约有1/3的浙江淡竹林发生该病,一般竹林株发病率平均为20-30%,重者达80%以上。该病首先侵染淡竹的根基部,新竹较难发现病株。一年生发病竹,枝叶正常,竹篼与近地表的竹纤维变成淡褐色。二年或三年生发病竹,地上部分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竹叶发黄、落叶,枝枯;竹杆近地表基部的竹节表面发黑;竹腔内积水、发黑发臭,并有白色絮状菌丝;竹根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极易剥离。受害竹,轻者竹竿基部留若干块状烂疤,影响竹杆基部材质;重者则引起发病竹枯萎死亡,对来年的出笋与成竹产量影响也极大,出的笋与长成的竹一年比一年细小,产量明显下降,影响出口竹的品质,农户的经济收入显著下降,据估算,每亩浙江淡竹林因此损失300多元人民币。

本申请发明人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竹子病害的大量文献后,发现这是前人未曾研究与报道过的竹子新病害,并把该病害命名为浙江淡竹黑腐病(Phyllostachys meyeri Black Rot),因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浙江淡竹根基部变黑腐烂。从发病的浙江淡竹上分离到病原菌,经过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简称CABI)与本实验室共同鉴定,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征,该病原菌为镰刀菌的一个种。

现已明确浙江淡竹黑腐病是一种由镰刀菌引起的从一年生竹根部侵入竹纤维的危害性很大的竹子病害。但因缺乏相关技术资料,竹农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通常是到竹根变黑,竹叶发黄脱落时,竹农才采取防治措施,且又不知该如何防治,事实上此时防治已无济于事,最后只能提前砍竹,严重影响来年的产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浙江淡竹黑腐病的发生,减少竹农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防治淡竹黑腐病的方法,应用本发明方法可正确使用防治淡竹黑腐病的有效杀菌剂,准确掌握关键防治时期,施药剂量,施药方式,施药次数,为进一步促进淡竹产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由于淡竹黑腐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早期不易发现,当根基部发黑,竹叶发黄脱落表现出明显症状时,通常是二年生竹,此时防治已晚,因此,防治必须要早;二是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即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传播,因此,防治时的药剂必须渗透到土壤,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三是该病病原菌是通过幼嫩的根基部特别是根基部的微伤口侵入,出笋后防治,势必因挖笋等农事操作造成邻近新生竹根基部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因此,必须考虑防治适期;四是该病病原菌侵入竹纤维,堵塞维管束,因此,选择的药剂必须是内吸性杀菌剂。另外淡竹生长地的周围未必有水源,必须找出一种除了浇灌与喷晒以外的施药方式。本发明是基于淡竹黑腐病上述特点而实施的。

本发明的防治方法是:

采用对二甲氨基苯重氮磺酸钠40%可湿性粉剂(通用名敌克松,又名敌磺钠,商品名根腐宁)、1,2-二(3-甲基羧基-2-硫脲基)苯70%可湿性粉剂(通用名甲基硫菌灵,商品名甲基托布津)或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50%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多菌灵)在出笋当年于出笋高峰前施药一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