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叶种茶籽油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023.4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陈拥军;余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军;陈拥军;余兰平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3/04;C11B3/10;C11B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汝兰 |
地址: | 650214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叶种茶籽油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植物油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以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大叶种茶的茶籽为原料压榨并精炼的食用植物油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有: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葵花油、芝麻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橄榄油和油茶油,其中后四种为木本植物油。茶叶籽油是从茶树的种仁中榨取的一种食用油脂,茶叶籽油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优于棕榈油、椰子油的高档木本植物油。大叶种茶籽油是众多茶叶籽油中的一种。我国早就有从茶叶籽中提取茶叶籽油食用的历史,但因为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制备出来的茶叶籽油在色泽、口感等诸多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使得茶叶籽油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尤其针对大叶种茶籽则更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取利用。
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目前,大部分茶叶籽被作为废弃物焚烧或者丢弃,尤其在云南,随着普洱茶被更多人的认识和接受,普洱茶在国内国际上都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普洱茶正是以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普洱茶的生产量巨大,因而大量的大叶种茶叶籽被作为废弃物焚烧或者丢弃,非常可惜。大叶种茶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大叶种茶籽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油茶油和橄榄油极为相似,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在40%-57%之间,现代科学已证实含有一个不饱和键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比含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且有更优的生理活性,被认为是一类有利健康的脂肪酸。大叶种茶籽油中不含芥酸、山俞酸等难以消化吸收的组分,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大叶种茶籽油中也不含亚麻酸,因此不易氧化变质,油质稳定,具有耐贮存和耐高温的良好性能,是加工粉末油脂、人造奶油、色拉油、起酥油的较好材料。经精制的大叶种茶籽油热稳定性好,不易氧化变质,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可以像橄榄油、杏仁油和油茶籽油一样用于高级化妆品和医用油,故可用大叶种茶籽油制备护发品和护肤品。
传统的茶叶籽油的生产工艺有的只是压榨出毛油,也有的经过精炼,但都存在一些缺陷:1、不经过精炼的毛油含有茶皂素,味苦,有沉淀物,影响外观与口感;2、有的茶叶籽压榨前不经过烘干或者烘干程度不够,原料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酸败等现象,导致茶叶籽中的油脂变质,酸价过高,同时,原料中的水分含量过高,还会导致茶皂素和其他影响口感的物质溶进毛油中;3、有的压榨过程不经过蒸炒、轧胚等工艺,而且温度过低,蛋白质等没有经过变性处理,压榨过程中一起进入毛油,而且油脂也不能完全压榨出来,产油率低;4、剥壳后将壳仁完全分离,蒸炒时传热不均匀,不易蒸熟、蒸透,压榨时容易成糊状,易阻塞油路,出油率低,设备处理量小,且加重机器磨损,加工成本高;5、在脱除游离脂肪酸方面,不管毛油酸价高低均采用加碱的化学方法,化学精炼确实能够有效地脱出低酸价毛油中的脂肪酸,但是对于高酸价毛油,需要加入的碱量过大,碱水与油乳化,分离十分困难;6、在水洗的工序中,使用纯化水,茶皂素去除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植物油的制备工艺,尤其是一种对现有茶叶籽油的制备工艺改进后,用于以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大叶种茶的茶籽为原料压榨并精炼的制备大叶种茶籽油的工艺。用该工艺制备大叶种茶籽油,出油率高,油质优良,色泽清亮透明,无苦味,香味纯正,口感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大叶种茶籽油的营养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大叶种茶籽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大叶种茶籽油的压榨:
a、大叶种茶籽去除杂质至杂质含量<0.5%;
b、大叶种茶籽烘干至水分<5%;
c、大叶种茶籽剥壳,壳仁分离;
d、软化轧胚,在30~80℃的温度下软化10~40分钟,调整水分至5~15%,然后轧胚至厚度小于1mm,得大叶种茶籽胚;
e、蒸炒,将大叶种茶籽胚蒸20~50分钟,提高温度至80~125℃,炒10~40分钟,至含水量小于5%,得大叶种茶籽蒸炒胚;
f、压榨,得大叶种茶籽毛油;
(2)大叶种茶籽油的精炼:
a、毛油脱胶:毛油加热到40~80℃后加入油量0.1~1%的浓度为85%的磷酸,保持40~90℃水浴温度搅拌10~4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军;陈拥军;余兰平,未经陈军;陈拥军;余兰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