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回料量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4925.6 | 申请日: | 2009-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卿山;王华;晁增祥;马林转;黄天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C10/32 | 分类号: | F23C10/32;F23C101/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云 |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炉膛 料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调节阀来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回料量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物料的循环燃烧,属于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温分离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由前部及尾部两个竖井烟道组成,两竖井之间由两台并列的旋风分离器相连通,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返灰主要进入回送装置,然后通入由2台罗茨风机提供的高压头小流量回料风将分离器分离下来的循环灰送入炉膛内循环燃烧;回料系统的回料风提供输送动力,回料阀则提供设备用以将分离下来的粗灰及给煤回送进炉膛,进行流化并燃烧。周而复始,维持循环流化的运行状态。回料系统中的螺旋输灰机则用以控制分离器的返灰量。罗茨风机所提供的高压回料风应能充分保证将回料全部送进炉膛,以便在运行中通过调整旋输灰机转速来控制控制床温。另外的很少一部分通过螺旋输灰机输送到冷灰器冷却后,进入埋刮板输渣机。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时,通过调整螺旋输灰机转速把炉膛床温控制在900℃左右,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返灰温度只有400℃左右。运行中当煤量一定时,炉膛温度的高、低就依靠回灰量的多少来调节。
由于是采用调节螺旋输灰机转速控制排灰量的方式间接调节炉膛的返灰量控制床温,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回料系统的排灰量与炉膛的返灰量相比非常小,从而出现排灰量调整后在短时间内返灰量不会明显改变,调节滞后,造成床温只要发生波动就难以稳定的现象。由于不能及时调节返灰量,锅炉会出现床温调整不过来而急剧上升造成高温结焦,所以频繁采用切断联锁使得给煤机停运造成锅炉停车。同时,由于采用螺旋输灰机排灰来调节床温、调整锅炉负荷,所以锅炉加减负荷的速度异常缓慢,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用汽的需要。回料系统调整不力的这种状况致使锅炉开停车频繁,运行维修成本巨增,而锅炉则随时都有熄火或超温结焦的可能。
为了解决这种不利状况,应采用合适的新技术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回料量,达到床温自动调节平稳,快速加减负荷,不但可节约能源,提高CFB锅炉系统可靠性,而且还可减少环境污染。该方法对实现中温分离CFB锅炉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回料量的方法,可达到自动平稳调节床温,快速加减CFB锅炉负荷,节约能源,提高CFB锅炉系统可靠性、减少环境污染。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1)在与旋风分离器匹配的回送阀的风帽上增加通孔数量;
(2)从一次风道连接两根管道分别送到两个回料装置中,用一次风作为回送装置的回料风;
(3)在回料风管上增设调节阀来控制回料风量,直接控制炉膛返灰量。
本发明所述回送阀的每只风帽的通孔增加50%~300%;从一次风道连接两根管道上的风压控制在10000Pa~30000Pa;用回料风管上增设的调节阀将回料风量调整到200m3/h~500m3/h。
本发明所述的回送阀的每只风帽的新增的通孔直径为1mm~3mm,数量为5~20个;一次风道连接两根管道的规格为DN50~DN300,最好是,新增的通孔直径为3mm,数量为12个;一次风道连接两根管道的规格为DN100。
在回送阀的风帽新开通孔,可以保证足够的回料风量,让返灰起到调节床温的功能;取消了原来锅炉配备的两台螺旋输灰机和两台高压流化罗茨风机,改为从一次风道接两根DN100管道分别送到两个回料装置中,可降低运行成本,增加安全性;回料风管上增加调节阀来控制回料风量,可直接控制炉膛返灰量,从而实现床温能在870℃~950℃范围内自动控制,锅炉负荷达到额定的75t/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回料风量平均可达350m3/h,最高可达400m3/h,风量增加了2~3倍。由于返灰量的增加,床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锅炉也达到设计能力。床温稳定于920℃,锅炉负荷稳定在75t/h左右,最高达到85t/h,即设计值的113%,解决了制约锅炉负荷的瓶颈问题;
(2)利用一次风作为回料风,停止了罗茨风机的运行,不仅降低了运行的成本,而且增加了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