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造氮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4913.3 | 申请日: | 200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0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罗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林松 |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C21/00;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66500 云南省普洱***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造氮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综合配套措施系统协调作用,培育土壤固氮微生物,提高固氮微生物固氮能力,提供并满足作物生长所需高效氮素的技术。其特点是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利于操作。技术的应用能使农作物持续增产,收获的农产品安全优质。
背景技术
化学造氮要大量消耗能源,加重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导致水土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适量恰当地使用化学肥料,可使粮食增产。但长期大量地单一片面依赖和使用化学肥料,已使土壤质地、理化性状、结构日趋不良,土壤微生物不断减少,农产品品质及安全难以保证,农作物抗逆性越来越差,其缺点日益凸显,增产作用日渐微弱。“最近10年,我国化肥总用量增加了90.7%,而粮食总产量仅增加了9.1%,氮素化肥的损失率高达45%,这意味着年损失1000亿元以上。”科学研究表明,空气中约有78%的氮气,每亩地的上空约有5300吨氮,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氮源。但一般高等植物不能利用,需将它固定转化为简单化合物才能吸收。现在固定空气中氮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工业固氮,包括还原法制合成氨和氧化法制硝酸,都要耗费很大的能量才能化合;二是生物固氮,利用各种固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以碳水化合物为能源,通过其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铵态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5年粗略估计,全球每年有生物固定的氮量,已近2000,000t(相当于400,000,000t尿素),约占全球植物需氮量的四分之三。所以,生物固氮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天然氮肥工厂。但是我们却没能让这些微生物很好地为我们固氮,而是去走了一条本不该走的路——化学造氮。在全世界形成氮的简单化合物总量中,化学合成的氮还占不到八分之一,如果所有的氮完全靠化学方法合成,恐怕挖光地球也难以办到。化学氮的使用会损害微生物,抑制生物固氮,如果其污染进一步加剧,最后把这些微生物都毁灭了,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将无法想象。化学造氮其实是得不偿失。既然,微生物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最多的氮源,那么,积极开发应用微生物固氮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选择生物造氮方法才是农业发展人类生活正确的思路和方向。目前,世界各国正在抓紧生物固氮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用的最多的是生物接种,但因其菌种及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活加之技术措施不配套而使其推广应用效果一直不好。也给更多的人对生物固氮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误解,认为难度大,进展慢,效果差,难有成果,使得这条路走的曲曲折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为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根据固氮微生物的性状特点和与作物的关系及各自特定的生活条件以及生物固氮的机制原理及相关的科学理论,提出了一种系统综合作用,增加土壤固氮微生物,提高固氮微生物固氮能力,提供作物生长所需氮素的生物造氮法。此方法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农作物品质和抗逆性,肥沃土壤,降低化肥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水土污染和作物病虫害及人类疾病,发展可持续农业将起重要作用,而且方法简单,切实可行,容易做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林松,未经罗林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狭窄十字路口全互通立交桥
- 下一篇:极细铜线退火镀锡用模具的预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