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式光纤光栅液体流量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4845.0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赵聪;许江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1/28 | 分类号: | G01F1/2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光栅 液体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流量计,特别是一种靶式光纤光栅液体流量计, 属于光电子测量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现代工业生产或运输中,经常要对液体流量进行监测,以便确定液 体的生产量或运输量等数据。目前,常用的靶式流量计是通过液体流经靶 板时对靶板产生压力,使靶板带动靶杆产生微量位移,通过电传感器测得 位移量并将位移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分析设备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流量数 值。然而由于电传感器存在密封性差、结构易损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漏电 等现象,因此普通的靶式流量计不能用于测定易燃易爆等危险液体流量。 同时由于密封不严密,导致电子元件被液体腐蚀,从而影响液体流量的测 量精度,也为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流量计电传感器存在的因密封不严密而容易漏电,进而造 成危险和影响计量精度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轴封膜片并采用光纤光 栅作为传感器的流量计。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靶式光纤光栅液体流量计,包括 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其端部设阻流靶的连杆,其特征在于连杆另一端设有 光纤光栅,且连杆通过轴封片固定在外壳内。
所述外壳设为上部封闭下部敞开的中空壳体,壳体顶部设有通孔,以 便与连杆上的光纤光栅相连的光纤穿过该通孔与外部的分析设备相连。
所述连杆设为竖直杆,其下端通过压力传递杆与阻流靶相连,上端通 过一段水平短杆固定在竖直悬臂的下端,竖直悬臂的上端固定在壳体顶部, 以便液体在冲击阻流靶时,使阻流靶产生位移并带动连杆使悬臂产生屈服 变形。
所述光纤光栅设于悬臂上,以便悬臂产生屈服变形时,使光纤光栅内 的光谱发生位移,位移量通过传输光纤输入到外部分析设备进行计算分析。
所述轴封片包括沿中空壳体内表面密封固定的其上设长条孔的有孔膜 片和套于连杆上并位于有孔膜片上方的轴封膜片,且有孔膜片面积大于轴 封膜片,以便连杆在有孔膜片上的长条孔中移动时,通过轴封膜片遮挡住 长条孔而不使其外露,以提高密封性能。
所述外部的分析设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光谱分析仪,市购产品。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即把传统的电传感测力 元件改进为光纤光栅传感器,由于光纤光栅灵敏度非常高,加上其具有良 好的绝缘与抗干扰性能,因此本发明可以安全的对输油管、化学液体输送 管等易燃易爆的危险液体进行流量测定。另外由于采用轴封片密封,因而 密封效果较为优良,大大降低了液体对流量计内部各元件的腐蚀,从而提 高了测量精度。实为一理想的液体流量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的靶式光纤光栅液体流量计,包括外壳5,外壳设5为上部 封闭下部敞开的中空壳体5,壳体5顶部设有通孔8,外壳5内设有其端部 设阻流靶1的连杆3,连杆3设为竖直杆,且连杆3通过轴封片12固定在 外壳5内,连杆3下端通过压力传递杆2与阻流靶1相连,连杆3上端通 过一段水平短杆6固定在竖直悬臂10的下端,竖直悬臂10的上端固定在 壳体5顶部,光纤光栅9设于悬臂10上,且通过传输光纤7与外部分析设 备相连接,外部的分析设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光谱分析仪,市购产品, 轴封片12包括沿中空壳体5内表面密封固定的其上设长条孔14的有孔膜 片4和套于连杆3上并位于有孔膜片4上方的轴封膜片11,且有孔膜片4 面积大于轴封膜片11,如图1、图2。其工作过程是:液体流经插于管道 13内的阻流靶1,在阻流靶1表面产生向后的推力,迫使阻流靶1向后带 动连杆3产生位移,与连杆3固定的悬臂10便会产生屈服变形,从而使悬 臂10上的光纤光栅9内的光谱发生改变产生改变信号,信号经由传输光纤 7进入分析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流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