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闭电石炉炉气还原分解磷石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4165.9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萍;郑绍聪;宁平;杜亚雷;张伟;牛学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11/08 | 分类号: | C01F11/08;C01B17/50;C01B31/20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韵波 |
地址: | 65003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电石 炉炉气 还原 分解 石膏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磷化工生产中的副产物磷石膏(固废)和电石生产中的密闭电石炉炉气(废气)来生产高浓度二氧化硫以及合格水泥原料的方法,属于磷化工和电石炉气综合利用领域。
二、背景技术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磷矿石和硫酸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工业废渣,按计算每生产1吨的磷酸将产生4~5吨磷石膏,目前全世界磷石膏每年的排放量达2亿多吨,但是磷石膏的利用率未超过10%,磷石膏的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磷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高浓度的磷肥(如磷铵、重钙等)需要大量的湿法磷酸,随之也会产生大量的磷石膏废渣。磷石膏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费巨额资金,而且可溶性P2O5和氟化物等有害成分通过水体向周围环境扩散渗透,形成二次污染。2006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在“环函〔2006〕176号文”中将磷石膏定性为危险废物。因此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电石生产中,密闭电石炉每生产1吨电石产生炉气400Nm3,一台容量为25500KVA密闭电石炉炉气量2400~2800Nm3,电石炉炉气中一氧化碳和氢含量高达近90%,是一种难得的有很高利用价值的气体,可用作化工原料气,合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创造更大的效益。以前,由于炉气含有硫、磷、氰、焦油以及大量的烟尘等杂质的存在,同时,对其净化技术没有完善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难题,影响了电石炉气的利用。目前,由于没有理想的电石炉气净化回收技术,很多厂家只能把炉气放空烧掉,用火炬(一般为30m高烟囱)燃烧后排入大气,既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又造成一氧化碳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本发明开发出一种密闭电石炉炉气还原分解磷石膏的方法,用密闭电石炉炉气还原分解磷石膏生产高浓度二氧化硫以及合格水泥原料的方法,可以同时解决密闭电石炉炉气和磷石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整个工艺流程为密闭电石炉炉气和磷石膏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开发了潜在的碳-硫资源,实现了密闭电石炉炉气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同时消除了密闭电石炉炉气和磷石膏造成的环境污染。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用密闭电石炉炉气还原分解磷石膏的发明专利、研究文献等的报道。
在发明专利CN1884048A中公开一种利用高硫煤还原分解磷石膏的方法。先将磷石膏与含硫量≥3%的高硫煤分别在100~110℃下烘干1.5~2.0小时至含水量小于8wt%,然后将干燥过的磷石膏和高硫煤以质量比20∶1~2混合均匀后送入还愿分解炉,控制炉温800~1350℃,进行反应1.5~2.0小时,可产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15%的炉气,可直接作二转二吸工艺的合格原料气,固体产物中CaO含量≥70%,可直接用作生产合格水泥原料。
在发明专利CN1935727A中公开一种利用煤矸石与磷石膏来生产制硫酸原料-高浓度SO2烟气以及高强度水泥原料的方法。先将磷石膏与含硫量≥3%的高硫煤分别在100℃~110℃下烘干1.5~2.0小时至含水量小于8wt%,进而将干燥过的磷石膏与煤矸石分别送入球磨机,磨至粒径≤76μm占90%以上,得到磷石膏粉料与煤矸石粉料,然后将磷石膏粉料与煤矸石粉料以1~10∶1的质量比配料并混合均匀成混合料,最后将混合料在850~1350℃分解炉内加热反应0.5~2.0小时,SO2烟气用于制酸工艺,分解渣用作水泥原料。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电石炉炉气和磷石膏还原分解磷石膏的方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密闭电石炉炉气中一氧化碳为还原剂还原分解磷石膏,控制磷石膏分解温度750~850℃,产出高浓度二氧化硫以及合格水泥原料,磷石膏分解率≥95%,脱硫率≥90%。使磷石膏分解温度大幅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发明按以下步骤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烷氧基烷基取代的环状酮烯醇
- 下一篇: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