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褐煤蜡的混合溶剂及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4132.4 | 申请日: | 200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民;高云;李利民;沈忱;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润民;高云;李利民;沈忱;高宇 |
主分类号: | C10G73/22 | 分类号: | C10G73/22;C10G73/23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22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褐煤 混合 溶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褐煤蜡的提取方法,尤其是使用含辛醇的混合溶剂, 从褐煤中提取褐煤蜡的方法,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褐煤腊是用有机溶剂从褐煤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硬蜡,它在许多领域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较为稀缺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褐煤蜡 大都使用苯作提取溶剂,由于苯的毒性较大,不仅有害人体健康,严重污 染环境,而且在褐煤蜡提取过程中,易发生乳化而影响产品得率及产品质 量,同时高成本的生产过程还限制了褐煤蜡的出口和应用,因此,亟待寻 求低毒或无毒溶剂来代替苯生产褐煤蜡,以降低或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和 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褐煤蜡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用苯提取褐煤蜡所面临的毒性大、成本高及容易产生 乳化等难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取褐煤蜡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混合溶剂提取褐煤蜡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取褐煤蜡的混合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组成:
辛醇 10~70%
甲苯 10~70%
醇类 10~70%。
所述醇类为甲醇、乙醇、异丙醇或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辛醇、甲苯、醇类为工业级产品。
一种提取褐煤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
A、将褐煤粉碎至粒度≤0.2mm,制成粒径为2~10mm的颗粒,烘干至 水份含量为8~30%(重量比);
B、按含水量为8~30%的褐煤颗粒∶混合溶剂=1∶1~3的质量比, 将混合溶剂喷淋在步骤A所得的褐煤颗粒料上,在20~100℃温度条件下提 取1~8小时,得提取液和煤渣,其中,所述混合溶剂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 原料组成:
辛醇 10~70%
甲苯 10~70%
醇类 10~70%;
C、将B步骤所得提取液脱水至水份含量小于5%(重量比)后,经浓缩 分离出液态蜡和溶剂,溶剂回收;
D、将C步骤的液态蜡进一步浓缩后,于80~100℃温度下蒸发,分离 残余溶剂后,于100~120℃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即得褐煤蜡,分离 出的溶剂回收;
E、将B步骤的煤渣经蒸发脱溶后留作另用,分离出的溶剂回收。
所述A步骤的破碎和制粒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破碎机和制粒机完成。
所述B步骤的提取是在现有技术中的萃取装置中完成的,具体是在专 利号为ZL2003101040690,名称为“一种萃取脂溶性色素的方法”的发明专 利中的圆柱形萃取罐中完成的。
所述提取是这样完成的:将混合溶剂自物料顶部喷淋在物料上后,自 物料下部渗漉出来,之后将渗漉出来的溶液自物料顶部喷淋在下一级物料 上,如此逐级喷淋完后,即得提取液和煤渣。
所述C、D步骤的脱水、浓缩、蒸发、烘干、溶剂回收均用现有技术中 的常规设备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即采用 含辛醇的混合溶剂提取褐煤蜡,完全在无毒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褐煤蜡的提 取,且提取后的溶剂可回收再用,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提取成本低,加 之整个提取过程的工艺条件较为普通,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综合加工 成本低,加工能力强,产品得率较高,另提取过程中不会发生乳化现象, 使产品质量较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成本、大规模、无毒、无害的提取 用混合溶剂及工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圆柱形萃取罐外部结构图;
图2为圆柱形萃取罐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断面图;
图4为圆柱形萃取罐中装放物料层的料格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润民;高云;李利民;沈忱;高宇,未经刘润民;高云;李利民;沈忱;高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