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丫蕊花组培及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4057.1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3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贺树珍;陈昌祥;刘海洋;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 嘉 |
地址: | 650204***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丫蕊花组培 种植 方法 | ||
1.丫蕊花组培及种植方法,包括取丫蕊花外植体,消毒清洗,在MS培养基加6-BA 0.25-0.5mg/L,NAA 0.2-0.3mg/L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在MS培养基加6-BA 0.5mg/L,NAA 0.3-0.4mg/L中进行不定芽增殖,在1/2MS+IBA 0.2mg/L培养基中进行不定根诱导,炼苗,无公害种植即在天然条件下进行种植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培是用叶组织离体培养育苗,剪下叶片,消毒后接种在MS培养基加6-BA0.25-0.5mg/L,NAA 0.2-0.3mg/L中培养30天,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为丛芽,培养的不定芽单个切开转接在MS培养基加6-BA0.5mg/L,NAA 0.3-0.4mg/L中进行增殖培养,形成增殖体的幼苗,转接到1/2MS+IBA 0.2mg/L的培养基中,15-21天生根,炼苗后移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丫蕊花外植体选用叶片,经水洗,70%的乙醇和升汞消毒,无菌水洗净后,剪成小块,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是在无菌条件下,从丫蕊花消毒后叶片上剪下1平方厘米小叶块,接种在MS培养基加含6-BA 0.25-0.5mg/L,NAA 0.2-0.3mg/L培养基上,在20-25℃,光照1000Lx,光照10-12小时,湿度大于70%条件下直接诱导产生丛芽,30-40天开始萌动;再经8-14天有丛芽出现;7-15天丛芽长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定芽增殖是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出的丛芽单个切开,在MS培养基加含6-BA 0.5mg/L,NAA 0.3-0.4m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40-60天形成幼苗;增殖培养产生的新丛芽,叶变绿,2-3cm时,进一步转接进行增殖培养或继代培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定根诱导是取出增殖培养长出的高4-5cm的幼苗,单个切开,转接到1/2MS+IBA 0.2mg/L培养基中,转接后15-21天,开始生根;待40-60天根达3条以上,叶达6-10片,高达6-8cm的试管苗取出炼苗。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炼苗是将试管苗从组培室取出后置于温棚中,放置5-7天,取出幼苗洗净培养基后移植在装有腐质土和红土1∶1并加少许腐质叶为基质的营养袋内,浇水,在1000-2000Lx中光照8-12小时,湿度大于70%条件下炼苗1个月,当叶达6-10片,高达6-8cm时移栽种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公害种植是在天然条件下进行种植,选择海拔800~2,500m;林下,沟边,瀑布两旁或有遮阴条件的荒土;满足日照年平均6小时/日,年平均最高温度18℃,月平均最高温度11~23℃及最低温0℃的条件;满足地下5cm土温年平均最高温度16℃,月平均最高温度9~20℃及最低9℃的条件;满足湿度最高达90%,最低70%,月平均湿度在70~90%之间的条件;建立隔离区,防牛马进入而踏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0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DRF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无线网络摄像机及其数据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