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3907.6 | 申请日: | 200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峰;邵晓风;刘君杰;张立勤;高志敏;刘文革;王鹏;周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H04L29/06;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交通枢纽 客流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流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交通运行方式的多元化,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和地区出现整合多种运力运行的综合交通枢纽信息集成系统已悄然出现,并有普及深化的趋势。而公用信息平台系统是综合交通枢纽信息集成系统中负责信息接口、传输、路由、转发、业务处理、存储等功能的核心功能模块。目前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信息系统或解决方案中,公用信息平台系统有诸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综合交通枢纽的生产运营、调度指挥和客流管理等需要。
现有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仅仅是针对单一交通方式的内部应用,不能兼顾多种交通方式;
2、现有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缺乏有针对性的、明确的业务目标,对所收集信息往往不加取舍,造成信息庞杂和资源浪费;
3、现有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由于业务模型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各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联合运营时对信息以及信息流的需求,无法适应综合交通枢纽中复杂的信息流向控制和灵活扩展的要求;
4、现有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由于业务模型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各种交通方式及其各种系统的接口复杂性的需求,系统接口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接口协议的开放性和标准化程度不够,每增加一个接口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软件开发工作量和系统集成风险。
5、由于多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展现形式的很大差异性,现有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不能且很难分别提供复杂的交通枢纽中的旅客或其他人员的需求,例如:获取所乘坐交通方式的运行信息,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路径引导等。但是,对于复杂的交通枢纽,,现有的单一的交通控制系统很难分别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特殊要求。如果提供,则需要提供不同的显示终端及其控制设备,耗资较大,不利于成本节约,且各个不同的显示终端及其控制设备需要额外的接口编程,又耗费人力物力。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在产品结构、制造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多种适配器的选择性使用以及企业服务总线子系统的配置,无需针对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接口编程,简化了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方式,能够与各种异构系统之间进行通讯和协同,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藉由可选择的多种适配器,提供灵活的、可配置的的系统,易于系统的裁剪和扩展,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藉由数据处理子系统中的业务规则的约束,能够处理各交通方式的各种数据,并保证存储数据的正确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以单一显示终端以及其控制设备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信息显示,而无需额外的接口编程,节约了人力物力,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管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提供具有立体显示的枢纽内部路径查询,非常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3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