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钱包的扩展、交易初始化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92488.4 | 申请日: | 200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车德军;王禄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F7/08 | 分类号: | G07F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健 | 
| 地址: | 100015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钱包 扩展 交易 初始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钱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钱包的扩展、交易初始化 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钱包是一个用来储存电子货币并进行货币支付的硬件设备,通常以智 能卡、嵌入式安全模块等形式存在,例如:公交一卡通等。
目前使用电子钱包时,主要是与各个终端刷卡设备(POS)进行信息交互, 完成交易。在进行交易前,各个终端设备需要对电子钱包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以保证对电子钱包的合法性操作,验证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密钥体系进行相 互的身份认证:通过内嵌于终端刷卡设备中的PSAM(Purchase Secure Access Module,消费安全存取模块)中的相关应用密钥,以及电子钱包设备中的对应 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运算,依据运算结果判断电子钱包的有效性。
电子存折/电子钱包应用是为持卡人进行金融交易而设计的一种应用。对于 一张金融IC卡来说,它可以同时支持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两种应用,也可以只 支持其中的一种。
PBOC(People’s Bank Of China,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电子钱包规范规 定:在同一个应用下,只能有一个电子钱包(EP)或一个电子存折(ED),发卡 方在同一个应用下只能操作一个电子钱包或电子存折。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同一个应用下,只能有一个电子钱包或电子存折,无法满足用户在一个 应用下操作多个钱包的需要,用户体验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钱包的扩展、交易初始化的方法和装置,能够 实现同一应用下的多钱包扩展,提高用户体验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钱包的扩展方法,包括:
在智能卡中建立至少两个电子钱包文件,每个电子钱包文件设置有唯一的 电子钱包文件标识;
对智能卡待接收的交易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并在智能卡中保存设 置结果,以便当智能卡接收到交易初始化报文时,将报文中的各参数与智能卡 中保存的设置结果进行比较,选择相应的电子钱包文件,进行交易初始化;
所述对智能卡待接收的交易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包括:对圈存交易 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和对消费交易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
一种多钱包的扩展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在智能卡中建立至少两个电子钱包文件,每个电子钱包文 件设置有唯一的电子钱包文件标识;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对智能卡待接收的交易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 并在智能卡中保存设置结果,以便当智能卡接收到交易初始化报文时,将报文 中的各参数与智能卡中保存的设置结果进行比较,选择相应的电子钱包文件, 进行交易初始化;
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对圈存交易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和对消 费交易初始化报文的格式进行设置。
一种交易初始化的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交易初始化报文,其中,所述交易初始化报文包括交 易初始化类型标识、电子钱包标识、终端发出的命令数据域的实际长度、数据 域、响应数据的最大期望长度;
判断所述交易初始化报文中交易初始化类型标识、终端发出的命令数据域 的实际长度、响应数据的最大期望长度的值与智能卡中保存的设置结果中对应 参数的值是否相等;
若相等,则根据所述电子钱包标识的值选择相应的电子钱包文件,其中, 智能卡中具有多个电子钱包文件,每个电子钱包文件具有唯一的电子钱包文件 标识;
判断所选择的电子钱包文件是否满足权限;
若满足权限,则保存交易金额、交易类型;
生成交易初始化响应报文;
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交易初始化响应报文。
一种智能卡,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交易初始化报文,所述交易初始化报 文包括交易初始化类型标识、电子钱包标识、终端发出的命令数据域的实际长 度、数据域、响应数据的最大期望长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交易初始化报文中交易初始化类型标识、终 端发出的命令数据域的实际长度、响应数据的最大期望长度的值与智能卡中保 存的设置结果中对应参数的值是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