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背光驱动电路、方法及其恒流源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91946.2 | 申请日: | 2009-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6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背光 驱动 电路 方法 及其 恒流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特别是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以下简称LED)背光驱动电路、方法及其恒流源。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已经逐渐成为了平板电视的主流。其中,LED背光液晶电视的发光源采用LED,随着LED效率的不断提高,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LED背光液晶电视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LED作为显示器件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LED的驱动和控制技术也就表现得越来越重要,现有技术的LED驱动方式主要有两种:恒定电压驱动和恒定电流驱动。由于LED的亮度随着通过自身的电流的增大而增强,LED的内阻也会在点亮发热的过程中有微小的变化,因此恒定电流驱动比恒定电压驱动更有益和更稳定。
目前,恒定电流驱动一般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下简称PWM)电流信号对LED进行发光控制。为了达到环保和节能的要求,同时实现颜色丰富以及低功耗,需要对LED进行精确控制,即精确控制PWM的占空比和电流幅度,这就需要简单可行的LED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从而获得更稳定的PWM电流信号。而现有技术的LED驱动方法,是由微处理器作为LCD显示系统的核心,对显示图像进行处理,产生LED驱动电路所需的时序信号,控制LED驱动电路进行工作,需要额外的控制器和控制电路对LED驱动芯片进行控制,其电路复杂,控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驱动电路、方法及其恒流源,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因需要额外的控制器和控制电路对LED驱动芯片进行控制,电路复杂、控制不便等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倍频器、计数器、比较器和恒流源,其中
倍频器,与所述计数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基准时钟信号并进行倍频处理,输出作为所述计数器时钟输入的时钟信号;
计数器,与所述倍频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时钟信号计数并输出计数器输出信号;
比较器,与所述计数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并比较灰阶数据和所述计数器输出信号,产生控制恒流源的片选信号;
恒流源,与所述比较器相连接,并与发光二极管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流数据和所述片选信号向所述发光二极管输出脉冲宽度调制电流。
所述基准时钟信号为垂直同步信号或水平同步信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驱动方法,包括:
接收基准时钟信号并进行倍频处理,输出作为计数器时钟输入的时钟信号;
根据所述时钟信号计数并输出计数器输出信号;
比较所述计数器输出信号和在抗干扰空信号存在的时间内导入的灰阶数据,产生控制恒流源的片选信号并输出;
根据所述片选信号和在抗干扰空信号存在的时间内导入的电流数据和向发光二极管输出脉冲宽度调制电流。
所述接收基准时钟信号并进行倍频处理,并输出作为所述计数器时钟输入的时钟信号之前还包括:
设置所述基准时钟信号,使得所述抗干扰空信号开始于所述基准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并使得在所述抗干扰空信号存在的时间内导入灰阶数据和电流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片选信号和在抗干扰空信号存在的时间内导入的电流数据和向发光二极管输出脉冲宽度调制电流包括:
若片选信号为0,则根据所述电流数据进行恒流源输出;
若片选信号为1,则不进行恒流源输出。
所述基准时钟信号为垂直同步信号。
所述基准时钟信号为水平同步信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恒流源,包括:第一选择开关、第二选择开关、第一电阻、数个控流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其中,
第一选择开关,其控制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选择端连接恒定电压或接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数个控流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源极相连接;
第二选择开关,其控制端接收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电流数据,选择端与所述数个控流电阻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栅极和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接;
第二三极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第二电阻相连接,其漏极与发光二极管相连接;
第二电阻,其一端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和第二三极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1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