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TD-SCDMA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1248.2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曾颖;何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40 | 分类号: | H04W52/40;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100082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d scdma 网络 系统 使用 通信 方法 用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尤其涉及在TD-SCDMA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TD-SCDMA网络系统的系统容量,在TD-SCDMA网络系统中引入了N频点的组网技术。即对每个小区都配置了多个频点,其中承载P-CCPCH(Primary-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的被称为主频点,而不承载P-CCPCH被称为辅频点。通常,在N频点组网技术中,一个小区配置有一个主频点、和N-1个辅频点,并且仅在主频点上全向发送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和广播信息,而辅频点的TS0(Time Slot 0,即时隙0)和DwPTS均不用,即在辅频点上仅提供业务信道。N频点所采用的主-辅频点组网技术,在提高TD-SCDMA网络系统容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网络系统在TS0时隙和DwPTS上的同频干扰,降低了对于用户设备(在下面的说明中被称为UE)而言接收解调TS0和DwPTS信息的能力要求,并且没有增加NodeB对TS0和DwPTS的发射功率。因此,在要求[1]中需要TD-SCDMA无线网络子系统和终端必须支持N频点组网技术。(要求[1]是指YD/T1637-200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支持N频点特性的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通常,对于处在某个小区内的用户设备而言,例如,TD-SCDMA移动终端,可以采用联合检测算法来消除或减轻邻小区的同频干扰,从而TD-SCDMA移动终端可以有效地接收并且解调基站所发送的下行数据。关于上面提到的在消除邻小区的同频干扰中使用的联合检测算法,请具体参见黄华生、蒋泽撰写的《TD-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0年03月29日出版,其在互联网上的链接地址是http://bbs.cnttr.com/archiver/tid-36420.html。该出版物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这里作为参考。
因此,UE需要知道和其工作频点同频的邻小区信息,完备的同频邻小区列表有利于提高联合检测算法的性能,进而提高UE对数据的正确接收解调。然而,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中,所公知的UE所属小区内的基站所发送的类型为11的系统广播消息并不包括用来直接指示和该UE的工作频点同频的邻小区信息的信息元,造成UE无法准确地利用例如联合检测算法等数学算法来消除这样的邻小区的同频干扰。
以一个典型的有三个频点{f主,f辅1,f辅2}的N频点TD-SCDMA网络系统为例,其中f主为主频点,f辅1和f辅2为辅频点。在现有技术中,某UE在空闲状态下从f主上类型为11的系统广播消息中得到和该f主同频的邻小区列表,并且将该邻小区列表标记为NcellList_f主。
一方面,在该UE从空闲模式切换到连接模式的过程中,当UE需要在主频点的某个非TS0业务时隙接收解调数据时(UE具体在f主的哪个时隙接收解调数据,是根据网络上下行时隙配置和网络对UE的调度来确定的),例如UE需要在f主的TS2接收数据,假设此时存在一个主频点不是f主而辅频点是f主的邻小区(将该邻小区标记为cell_f主)在TS2上也同时存在有下行业务,则该邻小区会对UE的接收解调产生同频干扰。然而,按照目前类型为11的系统广播消息的组成结构,cell_f主并不包括在NcellList_f主中,即NcellList_f主并不是一个完备的同频邻小区列表,导致UE不能对cell_f主的同频干扰进行估计和消除,这显然会影响UE在接收解调方面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12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衬料以及管衬料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数据重传方法、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