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热解提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9227.7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治;杜铭华;杜万斗;霍卫东;张翠清;麻林;仝胜录;王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49/18 | 分类号: | C10B49/18;C10B57/10;C10B43/04;C10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 华 |
地址: | 100011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热解提质 方法 | ||
1.一种煤热解提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粒度≤30mm的原料煤送入回转干燥器中,使其与热烟道气并 流接触、直接换热;与此同时,所述原料煤在回转干燥器中与来自热解 器的热半焦间接换热,从而实现原料煤的干燥;
(b)干燥后的原料煤与来自加热回转窑的高温半焦混合后送入热解 器中,所述原料煤与高温半焦直接换热并发生热解,生成热半焦、焦油 蒸汽和煤气,最终热解温度为500℃-700℃;
(c)热解所生成的热半焦一部分送至加热回转窑进行升温处理,其余 的热半焦送至回转干燥器用于与原料煤间接换热,经回转干燥器冷却后 的半焦作为产品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 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d)将步骤(b)所生成的焦油蒸汽和煤气的混合气体送入组合除尘装 置中进行除尘,且控制除尘温度,使煤气中的焦油蒸汽不冷凝;
(e)将除尘后的焦油蒸汽和煤气的混合气体送入煤气净化装置中进 行净化,以回收焦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 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f)净化后的煤气送至燃烧器进行燃烧,所生成的高温气体作为半焦 加热回转窑的热源;在加热回转窑中,来自热解器的热半焦与所述高温 气体逆流接触、直接换热,所生成的高温半焦的温度为700℃-9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 步骤(a),原料煤被加热至110℃-150℃,原料煤中的水分降至2%-6%, 所述半焦被冷却至180℃-3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 煤被加热至110℃-130℃,原料煤中的水分降至2%-4%,半焦被冷却至 180℃-22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步骤(b)中,所述干燥后的原料煤与高温半焦按照重量比为1∶2-8的 比例进行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 后的原料煤与高温半焦按重量比1∶3-7的比例进行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 后的原料煤与高温半焦按重量比1∶4-6的比例进行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 热解温度为550℃-6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 终热解温度为590℃-61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步骤(c)中,步骤(b)所生成的热半焦的60重量%-90重量%送至加热 回转窑进行升温处理,而其余的热半焦送至回转干燥器用于与原料煤间 接换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 所生成的热半焦的65重量%-85重量%送至加热回转窑进行升温处理, 而其余的热半焦送至回转干燥器用于与原料煤间接换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 合除尘装置主要由旋风除尘器和过滤除尘器组成;其中,所述旋风除尘 器为单级或两级串联,所述过滤除尘器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热 半焦床层,所述壳体设有煤气入口和煤气出口以及热半焦入口和热半焦 出口;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口与所述过滤除尘器入口相连通,且在除尘 过程中,所述组合除尘装置控制在使焦油蒸汽不冷凝的热态环境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煤热解提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 气净化装置主要由喷洒弯管和横管冷却器组成;所述含煤气和焦油蒸汽 的混合气体先经由喷洒弯管中喷出的喷洒液喷淋冷激,冷激后所得饱和 煤气再经横管冷却器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92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