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8001.5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魏中华;孙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B1/38;G06K19/07;H01Q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勇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海淀区青云里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射频卡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 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即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技术难题, 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以下 简称:IC)卡也称射频卡在一定距离范围(取决于射频频率)靠近读写器表 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然而现有技术中射频卡是由IC芯片和感应天线组成,并封装在一个标准 的聚氯乙烯(PVC)卡片内,IC芯片和感应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由此可知, 现有射频卡以单独卡片形式供用户使用,用户在携带该射频卡时需要为其专 门准备卡夹。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例如手机、商务通和掌上电脑 等已经成为用户必备的通信工具,然而随着用户公文包内物件的日益增多, 也给用户带来了携带不便或忘记携带的困扰,甚至出现因类似卡片众多而造 成混乱或遗失等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主 体和客户识别模块,在所述移动终端主体和客户识别模块之间设置有能够与 所述移动终端主体和客户识别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射频卡贴,所述射频卡贴 上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射频天线,所述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主体发向所述客户识别模块的数据以及通过所 述射频天线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射频天线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射频卡 贴外。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主体与SIM卡之间设置射频卡 贴,由于该射频卡贴同时拥有数据中转和非接触式IC卡的功能,所以极大的 扩展了手机的应用范围;该射频卡贴和手机结合使用,携带方便,不需要再 带其他的相关卡证;该射频卡贴可以与手机卡信息结合进行加密认证,保证 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射频卡贴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射频卡贴与SIM卡之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数据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由于现有技术中将进行射频识别的射频卡做成类似于信用卡似的卡片形 状,造成用户在携带及使用时的不便,甚至由于用户通信设备较多而出现遗 失等缺陷,本发明便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即将具有无 线射频接收功能的非接触式IC卡片与卡贴技术相结合做成射频卡贴,并将射 频卡贴设置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中。就硬件技术而言,随着 电路集成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完全可以用更小的物理介质存储并处理算 法程序、用户密钥或数字证书等等内容。而且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手机已经 成为用户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手机的高普及率、高使用 率以及灵活的移动性等特性,将无线通信设备和刷卡设备相结合,提高了设 备的利用率和应用范围。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 移动终端主体1和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SIM 卡)2,其中移动终端主体1包括安装上SIM卡2后能够正常使用的手机的全 部功能模块,例如处理器、天线、显示屏和电池等等,当然移动终端主体上 还具备用于插入SIM卡2的卡槽11。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还包括射频 卡贴3,该射频卡贴3被设计为轻薄的贴片形式,使用时贴附在SIM卡2上, 并与SIM卡2同时插入移动终端主体1上的卡槽11内,射频卡贴3的正反 两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移动终端主体1和SIM卡2进行数据通信的接触区域, 具体为移动终端主体1的卡槽11内的连接触点与射频卡贴3电连接,射频卡 贴3再与SIM卡2电连接,这样射频卡贴3便能够与移动终端主体1和SIM 卡2进行数据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0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