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网银适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7335.0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7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伟;崔银;严英杰;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Q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尚志峰;梁朝玉 |
地址: | 100094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网银适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银行接入技术,更具体而言,涉及多网银适配系 统。
背景技术
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中,现金集中管理已经成为集团企业的首要需 求,但集团企业因为跨地区经营、成员机构间差异性大、财务管理体 系复杂等特征,需要与多家银行建立业务往来。因此集团企业的资金 管理者,通常通过一个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进行资金监控与管理,此 平台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分散在各家银行账户的资金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
2.及时获取各银行账户的资金余额及交易信息,全面掌握集团 资金动态和账务状况。
3.通过电子化渠道办理各银行账户的收付款结算业务,提升日 常交易处理效率。
4.依据完备的账户及交易数据信息,对企业的现金管理作出科 学合理的分析、预测和决策。
基于以上要求,多家银行的网银系统的接入成为系统实施的首要 条件。
网银系统接入是指企业依据各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接口,通 过企业信息系统连接到各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进行企业银行帐 号资金的管理以及交易处理。
目前网银系统接入处理通常由各信息系统根据各商业银行网银接 入标准进行开发,在信息系统中实现各类业务功能的方式进行接入处 理。例如支付交易、支付查询、代发、代扣、集团支付、代理汇兑等 相关业务及查询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接入处理,存在以下不足:
一、目前由于各银行网银系统的多样性、接口规范不统一,企业 信息、财务系统在接入一家以及多家银行网银系统时导致系统工作重 复、业务实现冲突现象频发。
二、由于各银行网银系统的不断升级,造成企业信息、财务系统 在的被动升级维护工作频繁。
三、多信息系统接入时,系统重复开发工作量较大。
四、因安全认证等冲突,导致各信息系统不能同时接入同一银行 的网银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网银适配 系统,用于接入多个不同的网络银行系统,包括:接口装置,用于通 过网络连接至少一个客户机,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客户机的第一协 议格式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具有第一协议格式;协议转换装 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协议格式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业务 数据;通讯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业务数据通过网络发送 给目标机。
优选地,所述协议转换装置包括:第一协议格式解析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协议格式的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产生解析对象结果; 数据库;系统扩展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析结果对象中的业 务和网络银行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多个网络银行中相应的 网络银行的系统扩展信息,并将所述系统扩展信息附加到所述解析对 象结果;协议转化规则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析结果对象中的网络 银行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协议转换规则定义,根据所述协议转 换规则定义将附加有所述系统扩展信息的所述解析对象结果转换为所 述第二协议格式的对象。
优选地,所述协议转换装置进一步包括:协议转化规则语义库模 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对象中的业务及银行标识从所述数 据库中获取相应业务中相应协议元素的语义转换定义,并根据所述相 应协议元素的原值进行转化,以所述协议转化规则语义库模块中定义 的值替换所述原值。
优选地,所述协议转换装置进一步包括:协议转化规则库配置模 块,用于维护所述第二协议与所述第一协议之间的转化规则。
优选地,所述协议转换装置进一步包括:协议转化规则语义库配 置模块,用于维护所述第二协议的特殊元素值列表与所述第一协议的 指定元素值列表的语义转化关系。
优选地,所述第一协议为标准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不同银行的 特殊协议。
优选地,所述标准协议的结构包括头信息和体信息,所述头信息 用于定义所述客户机和所述目标机的基础信息,所述体信息用于定义 所述客户机和所述目标机的具体业务信息。
优选地,所述体信息包括基础信息部分和扩展信息部分。
优选地,所述头信息包括银行编码、交易类型和业务流水号,所 述基础信息部分包括账户信息、交易信息,所述扩展信息部分包括: 摘要、备注、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7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全自动新型工程联箱专用焊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镁锭切削刀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