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菌糠获取可转化底物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86798.5 申请日: 2009-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591688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2
发明(设计)人: 张晓昱;余洪波;徐春燕;邬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12P19/14 分类号: C12P19/14;C12P19/02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朋飞
地址: 430074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获取 转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获取可转化底物的技术,具体地说是利用食、药 用菌菌糠(食、药用菌栽培之后剩余的下脚料)来获取可转化底物的 方法。

背景技术

菌糠是栽培食、药用菌之后剩下的下脚料,其主要原料是农作物 的秸秆。农作物秸秆栽培食药用菌之后,其中的纤维素的利用率很低, 一般只有20~30%。大部分食药用菌属于白腐菌或者褐腐菌,它们具 有破坏木质纤维素网络结构、降解木质素和解聚纤维素的作用。因此, 农作物秸秆栽培食药用菌后,纤维素残留较多。

我国食药用菌菌糠产量巨大,目前利用菌糠生产饲料、单细胞蛋 白、提取SOD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先例,但是菌糠的整体利用度及所 获得的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而针对菌糠中木质纤维素的特性把它用 于高附加值可转化底物生产的研究却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获取可转化底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菌糠为原料,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可转 化底物:

(1)稀碱预处理:通过稀碱处理菌糠,去除掉菌糠中的木质素, 释放纤维素;

(2)纤维素酶解:通过纤维素酶处理,使纤维素水解成可转化 底物。

其技术原理在于,利用木质纤维素基质栽培食、药用菌时,食、 药用菌可以有效破坏木质纤维素的网络结构,降解木质素,解聚纤维 素的作用,对出菇后形成的菌糠再通过稀碱预处理进一步去除菌糠中 木质素,有效释放纤维素,最后通过纤维素酶的水解实现菌糠中可发 酵底物释放的最大化。具体步骤包括稀碱预处理和纤维素酶解两个步 骤。

其中,菌糠是指栽培食、药用菌之后剩余的下脚料,其食、药用 菌种类包括但不限于香菇、平菇、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 菇、草菇、茶薪菇、凤尾菇、木耳、灰树花、鸡腿菇、银耳、白灵菇、 灵芝、裂褶菌、紫金蘑、云芝、樟芝。

其中,采用的稀碱可以是NaOH溶液、KOH溶液、Ca(OH)2溶液、 Mg(OH)2溶液或氨水中的一种或它们任意多种的混合溶液。

其中菌糠稀碱预处理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碱液初浓度为0.01~ 2mol/L,H2O2初浓度为0~5%,菌糠固液比(菌糠质量:水质量, 下同)为1∶10~100,碱处理温度为20~100℃,碱处理时间为0.25~ 72h。优化的工艺为:碱液浓度为0.02~1mol/L,H2O2的浓度为0.5~ 2%,菌糠固液比为1∶20~80,碱处理温度为25~50℃,碱处理时间 为36~60h。更优的工艺为:碱液浓度为0.04mol/L,H2O2的浓度为 1%,菌糠固液比为1∶50,碱处理温度为30℃,碱处理时间为48h。

菌糠经稀碱处理后其残渣需用酸液或水进行清洗至中性,之后可 通过烘干粉碎备用,也可直接进行下步工艺。

碱处理后菌糠酶解工艺为:固液比(预处理菌糠质量:水质量, 下同)为1∶10~100,酶用量为5~50IU/g,酶解温度为45~55℃, 酶解时间为36~72h。优化的酶解工艺为:固液比为1∶20~80,酶用 量为10~30IU/g,酶解温度为45~50℃,酶解时间为45~54h。更 优的酶解工艺为:固液比为1∶50,酶用量为20IU/g,酶解温度为48 ℃,酶解时间为48h。

在上述预处理与酶解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可转化底物包括生物炼 制底物和生物燃油底物,具体的包括木质纤维素转化残渣以及戊糖、 己糖、醛、酮及有机酸。木质纤维素转化残渣是指稀碱处理之后的固 体残留物。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菌糠作为原料来制备可转化底物。由于食药用菌生长 过程中能够破坏木质纤维素的网络结构,降解木质素,解聚纤维素, 其结构特征有利于纤维素酶酶解获得可转化底物。

(2)采用温和理化预处理及酶解糖化工艺获得可转化底物提高 菌糠的资源化价值,降低能耗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 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利用平菇菌糠获取可转化底物制备工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6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