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氢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86726.0 申请日: 2009-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1931079A 公开(公告)日: 2010-12-29
发明(设计)人: 毛兰群;周豪杰;林雨青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M4/86 分类号: H01M4/86;H01M4/90;H01M4/88;H01M8/16;G01N27/327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08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脱氢酶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脱氢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燃料电池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因为它可在常温、温和介质条件下操作,所用生物催化剂催化底物的效率和特异性优于常规燃料电池中的铂催化剂,在微泵、起搏器、神经形态回路等生物电子设备及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酶基生物燃料电池从科学理论向实际电子产品过渡中存在着诸多关键问题,例如寿命短,干扰物质多,功率密度低等。研究表明,解决功率密度低的方法之一是提高电池的工作电位,也即减小阴极氧还原和阳极底物氧化的过电位。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型)为辅酶的脱氢酶阳极的电位取决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的氧化电位,这是因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在普通电极上的氧化过电位达0.5V以上,是整个电极反应的决速步骤。文献通常选用氧化还原电位较负的染料如亚甲基绿、亚甲基蓝(Yan et al.,Carbon-Nanotube-BasedGlucose/O2Biofuel Cells.Adv.Mater.2006,18,2639-2643)等做媒介体,在电极和辅酶之间进行电子传递,完成辅酶的氧化还原,从而使脱氢酶阳极的工作电位取决于媒介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在自然界中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型)为辅酶的脱氢酶达上百种之多,因此合适的媒介体对基于此类脱氢酶的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和生物传感器有重要的意义。

聚苯胺具有特殊的共轭结构,从理论上来说这种结构有利于接受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时放出的电子和质子,实现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电化学催化氧化,因此有可能将其用作脱氢酶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媒介体;但是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仅仅局限于pH<3的酸性溶液中,如何实现它在中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以拓展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是当前聚苯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聚苯胺之所以会在中性溶液中失去电化学活性,是因为质子化的聚苯胺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酸掺杂的聚苯胺在质子浓度较低的中性溶液中无法实现聚苯胺链的质子化,故而没有电化学活性。目前,人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聚苯胺在pH7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1)聚苯胺链上引入羧基或磺酸基等基团对聚苯胺进行自掺杂;(2)苯胺单体和丙烯酸、苯磺酸等分别共聚形成共聚物,或者苯胺单体分别在聚丙烯酸或聚苯磺酸等聚合物存在的溶液中聚合形成共聚物(Willner et al.Integration ofPolyaniline/Poly(acrylic acid)Films and Redox Enzymes on Electrode Supports:An inSitu Electrochemical/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tudy of the BioelectrocatalyzedOxidation of Glucose or Lactate in the Integrated Bioelectrocatalytic Systems.J.Am.Chem.Soc.2002,124,6487-6496);(3)聚苯胺中掺杂带羧基的金纳米颗粒(Knoll et al.Polyaniline/Gold Nanoparticle Multilayer Films:Assembly,Properties,and BiologicalApplications.Chem.Mater.2004,16,4103-4108)等等。但上述方法在实现聚苯胺在中性溶液中电化学活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存在着制备过程复杂、电化学反应可逆性较差、电子导电性差、难以实现工业化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作为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脱氢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脱氢酶电极,包括基底电极、涂敷于所述基底电极上的催化剂层和涂敷于所述催化剂层上的脱氢酶层;其中,所述催化剂层为聚苯胺和碳纳米材料的复合物;所述脱氢酶层包括下述a)或b)的物质:a)脱氢酶,b)经交联剂交联的脱氢酶。所述聚苯胺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0-100000。

在所述催化剂层中,每平方厘米基底电极上聚苯胺和碳纳米材料的复合物含量为20~200μg,所述复合物中聚苯胺和碳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2;所述碳纳米材料可为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球中的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6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