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拼接型非晶电抗器铁心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6369.8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国;徐磊;刘波;朱坤;何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机联供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45;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接 型非晶 电抗 铁心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型非晶电抗器铁心成型方法,属电抗器非晶铁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非晶电抗器铁心的生产方式是先将铁心钢带缠绕成中间带有窗口(中孔)的环形铁心,将这个环形铁心进行热处理和涂敷绝缘材料后,再将整体的环形铁心从两个铁心柱的中部切断,形成两个U型铁心部件,将线圈套在相应的铁心柱上后,再将两个U型铁心部件对接成一个整体。这种方法的缺陷是需要对矩形铁心进行切割,工艺过程复杂,加工难度大,并且在切断铁心柱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铁心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拼接型非晶电抗器铁心成型方法,这种方法工艺简单,加工难度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拼接型非晶电抗器铁心成型方法,其将剪切好的非晶薄片叠在一起,形成矩形的非晶叠片,用作铁心的磁轭或铁心柱。
同一磁轭或铁心柱上的各非晶薄片的形状和大小一般应相等,以形成整齐的端面和侧面。
所述磁轭和铁心柱的拼接方式通常为所述铁心柱的两端面分别与相应磁轭的相应侧面相接触,由此形成磁轭位于铁心柱两侧将铁心柱夹在其中的拼接方式。
应将制成的磁轭和铁心柱依据铁心结构拼接起来,形成所需形状的铁心。
对于三相三柱的铁心,所述铁心由两个磁轭和三个铁心柱组成,所述两磁轭分别位于铁心的上下两侧,所述三个铁心柱分布在所述两个磁轭之间,所述两磁轭的相同,所述三个铁心柱也相同。
将非晶薄片叠成非晶叠片后,用两个板状模具分别夹在所述非晶叠片的两侧,并将非晶叠片和位于其两侧的模板紧固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储运。
在叠制非晶叠片至将非晶叠片和两侧模板紧固在一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尼龙锤敲击所述非晶叠片的端面或侧面,使非晶叠片的各端面和侧面平整。
所述将非晶叠片和位于其两侧的模板紧固在一起的方式可以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夹紧工具从两侧夹紧。
所述夹紧工具通常可以为C型夹。
非晶叠片和位于其两侧的模板紧固在一起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或涂敷绝缘材料。
由于本发明直接将非晶薄片叠成矩形的非晶叠片,将非晶叠片夹紧后可以方便地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将加工处理后通过将用作磁轭和用作铁心柱的非晶叠片依据铁心的结构拼接在一起,就形成铁心,在全部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对非晶叠片进行弯曲绕制,更不需要对铁心进行切割,由此简化了工艺,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因非晶叠片弯曲和切割产生的机械应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叠制和夹紧非晶叠片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的电抗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依据本方法,依据设计要求剪切好用于制备磁轭或铁心柱的非晶薄片后,先将相应数量的非晶薄片按要求叠制,形成矩形的可以磁轭或铁心柱的非晶叠片1,由若干非晶薄片叠制的非晶叠片的两侧通过模板2和夹紧工具夹紧。当用于三相三柱式铁心,非晶叠片分为两个磁轭和三个铁心柱,将所述两个磁轭上下排列,所其述三个铁心柱夹在两磁轭之间垂直排列,其中两个铁心柱位于两侧,与所述两磁轭连接形成一个矩形框,另一个铁心柱位于这个矩形框的中间,依靠两个磁轭可以将这三个铁心柱夹紧,形成一个整体。
在制备非晶叠片的过程中,即在将非晶叠片夹紧之前,应将非晶叠片整齐。
根据现有剪切技术和非晶钢带的性质,在剪切和叠制非晶薄片的过程,应注意:
(1)各组非晶薄片的长度应根据其在铁心上所处的位置(磁轭或铁心柱)以及铁心结构要求而定,根据非晶钢带的性质,每切割10mm左右厚度非晶薄片时,将这些非晶薄片取出整平;
(2)将铁心非晶叠片按叠厚分组进行整平后,叠放在一起,按此方法直至铁心全部切割完毕,每次取出的叠片必须进行整平以保证切割完成后的非晶叠片端面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机联供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机联供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6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