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冗余容错控制芯片的LED软管灯在审
申请号: | 200910084230.X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23/00;F21V15/02;H05B37/02;H05B37/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冗余 容错 控制 芯片 led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显示的应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嵌冗余容 错控制芯片的LED软管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广泛应用的LED软管灯,其普遍为:以三种颜色的发光 二极管R、G、B(R为红色发光二极管、B为蓝色发光二极管、G为绿色发 光二极管),作为一个发光点的基本单元,即一个像素,并通过塑封、灌胶 形成一个软管灯。然后以R、G、B软管灯为基本单元,组合成图案实现夜 景装饰,或者组成LED显示屏来完成显示功能。
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技术中芯片与芯片之间都是采用串行连接的,且驱动控制芯片只 有一条信号控制线路传输信号,当该信号控制线路断开或发生其他错误时, 将会严重影响与其连接的器件,导致与其连接的芯片均无信号输入,LED 灯体也不能工作。
另外现有的软管灯由于LED灯体固定、密封在塑性材料内部,首先, 容易带来散热不良问题,局部过热,造成安全隐患;其次,灯体一旦损坏, 无法修复,只能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嵌冗 余容错控制芯片的LED软管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嵌冗余容错控制芯片的LED软管灯,包括透光灯管、柔性内肠、 灯体;
所述透光灯管密封性包裹在所述柔性内肠外部;
所述柔性内肠内部设置有贯通空腔;
所述灯体置于所述柔性内肠空腔内部;
所述灯体包括:柔性PCB板,设置在柔性PCB板上的LED发光单元, 包括至少一个LED灯,和设置在柔性PCB板上控制LED发光单元发光的 芯片;
所述芯片中至少包括有一个冗余容错控制芯片,所述冗余容错控制芯 片设置至少两个信号输入端以及与之数量相同的信号输出端、至少一个本 地输出端和仲裁模块;通过各所述信号输入端和各所述信号输出端设置至 少两个级联通道,所述仲裁模块用于判断各级联通道的有效性,并采用有 效级联通道的输出作为无效级联通道的输出;
所述本地输出端连接到所述LED发光单元,用于控制其发光。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透光灯管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透光灯管 延伸的凸棱,所述柔性内肠外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柔性内肠延伸的与所 述凸棱大小配合的凹槽,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透光灯管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透光灯管 延伸的凹槽,所述柔性内肠外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柔性内肠延伸的与所 述凹槽大小配合的凸棱,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LED软管灯,在所述贯通空腔外壁沿纵向设置一直线切口。
所述的LED软管灯,在所述贯通空腔外壁沿纵向设置一曲线切口。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切口两个接合面处设置固定接合部件。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控制信号通过冗余容错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 端输入,由所述冗余容错控制芯片直接驱动所述LED发光单元发光。
所述的LED软管灯,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芯片,所述冗余容错控制芯片 控制所述驱动芯片,再由驱动芯片驱动所述LED发光单元发光。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冗余容错控制芯片包括报错指示端,当所述 冗余容错控制芯片本身发生错误时,所述报错指示端输出错误指示信号。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冗余容错控制芯片串行连接,芯片具有至少两条控制信号线路, 当其中一条控制信号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信号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号 线路传输,不影响LED发光二极管及其他芯片的正常工作。
2、冗余容错控制芯片具有报错指示功能,当冗余容错控制芯片本身发 生错误时,冗余容错控制芯片可通过线路将数据包上传到控制系统,控制 系统会根据芯片传回的信息进行错误位置判断;也可以通过外接LED指示 灯显示错误,使维修非常方便。
3、实现单灯亮度控制,方便对各灯点的亮度进行校正,实现更好的白 平衡效果。
4、软管灯内部设置空腔,满足散热需要,空腔外壁设置切口,并且在 软管等内出现故障时,可以将其拆开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软管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4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显示控制系统
- 下一篇:植物纤维降聚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