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不锈钢A-TIG焊的熔透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83936.4 | 申请日: | 2009-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容生;张岩;贺智勇;赵方;梁浩;周亮;杨凯森;吴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5/362 | 分类号: | B23K35/362;B23K9/167;B23K9/23;B23K9/0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小娟 |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不锈钢 tig 熔透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A-TIG焊的熔透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钨极氩弧焊(Tungsten Inert Gas-TIG焊)几乎可用于所有金属的连接,但它也存在焊接熔深浅、生产效率低的缺点。单道焊接不锈钢,熔深仅为3mm左右,对于3mm以上的厚板对接,需要开坡口、填丝、多道焊才能完成,焊接变形也大。对10mm厚的钢板,通常要焊5~6道才能完成。用TIG焊接不锈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焊接熔深不易控制,熔深随着母材中的微量元素(O、S)的波动而波动。在相同的焊接规范条件下,往往得不到相同的焊接熔深,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多的困难。巴顿焊接研究所为了解决钛合金焊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首次使用了用于钛合金的熔透剂。1997年他们又对不锈钢进行了研究,并发明了一种用于不锈钢的熔透剂。针对不锈钢熔透剂存在的缺点,美国爱迪生焊接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改良,并发明了SS-7熔透剂。这种熔透剂仅能用于6mm左右的板厚,也未考虑焊缝的背面成型及对焊接变形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A-TIG焊的熔透剂及其使用方法,使用上述的熔透剂可以使焊接熔深显著地增加,对厚度为3~12mm的钢板对接,无需开坡口,可单面焊双面成型,使焊接效率大幅度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不锈钢A-TIG焊的熔透剂,包括粉末部分和液态载体,粉末部分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Al2O3 5~8%、FeO 5~8%、Si 30~43%、Cr2O3 12~20%、NaF 7~8%、MnO2 8~11%、V2O5 20~30%。
液态载体为选自丙酮、甲乙醇、丁酮和无水乙醇的一种有机溶剂。
粉末部分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Al2O3 5~6%、FeO 5~7%、Si 30~40%、Cr2O3 12~17%、NaF 7~8%、MnO2 8~11%、V2O5 21~22%。
一种用于不锈钢A-TIG焊的熔透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粉末部分加入液态载体,成为糊状;
2)将该糊状熔透剂涂覆于待焊工件表面,待液态载体挥发后进行焊接;
所述粉末部分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Al2O3 5~8%、FeO 5~8%、Si 30~43%、Cr2O3 12~20%、NaF 7~8%、MnO2 8~11%、V2O5 20~30%。
液态载体为选自丙酮、甲乙醇、丁酮和无水乙醇的一种有机溶剂。
待焊工件的厚度为7mm~15mm时,适用如下焊接工艺参数:
电流:160~200A,电压12~13V,焊速80~160mm/min,气流量12L/min。
涂覆于待焊工件表面的涂层宽度为15~30mm。
每米焊道熔透剂消耗量为0.2~0.5g。
本发明人在研究活性焊接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用于A-TIG焊中的熔透剂,其成分的组成体系完全不同于SS-7熔透剂。可用于12mm厚板的对接,无需开坡口,可直接对接,并且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变形也小。
本发明的不锈钢A-TIG焊熔透剂的成分包括Al2O3、FeO、Si、Cr2O3、NaF、MnO2、V2O5,呈粉末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Al2O35~8%、FeO 5~8%、Si 30~43%、Cr2O3 12~20%、NaF 7~8%、MnO2 8~11%、V2O5 20~30%。使用时将一定量的熔透剂加入适量丙酮,使其成为糊状。将糊状熔透剂涂覆,涂层宽度为20mm左右,待丙酮挥发后进行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3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