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2682.4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6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闫金山;张新革;郑鲁平;黄祥清;曾羽辉;陈峰;陈志伟;王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Q9/00 | 分类号: | F23Q9/00;F23D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杨 虹 |
地址: | 100074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气动 雾化 点火 装置 | ||
1.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式煤粉浓缩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和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通过前支撑体(23)与后支撑体(28)固定安装在碰撞式煤粉浓缩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上,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与碰撞式煤粉浓缩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安装时保证同轴;
其中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的燃油喷嘴(22)的4条内雾化气通道(221)呈螺旋形式,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的中喷嘴(21)的4条外雾化通道(211)也呈螺旋形式,内雾化通道(221)与外雾化通道(211)的旋转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碰撞式煤粉浓缩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包括一次风粉进口(1)、直管段(2)、锥管段(3)、外喷口(4)、碰撞浓缩块(5)、碰撞浓缩环(6)、内层燃烧室(7)、外层燃烧室(8)、内层燃烧室扰动块(9)、外层燃烧室后扰动块(10)、外层燃烧室前扰动块(11)、碰撞浓缩环支撑板(12)、内层燃烧室支撑板(13)、外层燃烧室支撑板(14);
一次风粉进口(1)、直管段(2)、锥管段(3)和外喷口(4)共同组成碰撞式煤粉浓缩分级燃烧煤粉燃烧器的外部结构,碰撞浓缩块(5)固定安装在直管段(2)内壁上,碰撞浓缩环(6)通过碰撞浓缩环支撑板(12)固定安装在直管段(2)内壁上,内层燃烧室(7)通过内层燃烧室支撑板(13)固定安装在锥管段(3)内壁上,外层燃烧室(8)通过外层燃烧室支撑板(14)固定安装在外喷口(4)内壁上,内层燃烧室扰动块(9)固定安装在内层燃烧室(7)的内壁上,外层燃烧室后扰动块(10)和外层燃烧室前扰动块(11)固定安装在外层燃烧室(8)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碰撞浓缩块(5)是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凸台,碰撞浓缩环(6)为锥形圆环结构,碰撞浓缩环(6)形成的通道面积与碰撞浓缩块(5)形成的通道面积一致,碰撞浓缩块(5)和碰撞浓缩环(6)根据煤粉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燃烧室扰动块(9)间隔地均匀分布于内层燃烧室(7)的内圆周上,内层燃烧室扰动块(9)所占圆周长度为整个内层燃烧室(7)内圆周的一半,个数为4-8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燃烧室前扰动块(11)与外层燃烧室后扰动块(10)分别间隔地均匀分布于外层燃烧室(8)的内圆周上,外层燃烧室前扰动块(11)与外层燃烧室后扰动块(10)所占圆周长度分别为外层燃烧室(8)圆周的一半,分别为4个,外层燃烧室前扰动块(11)与外层燃烧室后扰动块(10)错位对齐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燃烧室(7)的内径与碰撞浓缩环(6)的前锥内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还包括助燃风喷口(19),助燃风喷口(19)是双层夹层结构,其前端有4-8条扰动条(191),每个扰动条(191)的宽度为10-2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燃烧室(8)的后端面与内层燃烧室(7)的前端面齐平,外层燃烧室(8)与内层燃烧室(7)的直径与长度根据煤粉成分的不同选择不同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燃烧室(8)和外喷口(4)之间有能使一部分淡风粉气流流出、冷却外喷口(4)的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点火与稳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旋气动雾化微油枪还包括高能点火器(15)、火焰检测器(16)与微油枪枪体(27),高能点火器(15)、火焰检测器(16)与微油枪枪体(27)中心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26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控智能水、电、燃气一体表
- 下一篇:二甲醚纯烧专用工程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