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热辐射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2176.5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孔江榕;邓长生;徐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0 | 分类号: | C04B35/50;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童晓琳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热辐射 陶瓷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陶瓷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热辐射陶瓷材料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1-x-ySrxCay)MnO3(LSCMO)材料是国际上应用于可变发 射率热控研究的主要材料之一。它具有特殊的磁性能和相变性能,其巨大的磁阻 和金属、绝缘体转变性能尤其引人注目。在该固溶体系列中,当x位于0.16和 0.26之间时,该陶瓷材料的相变温度可以控制在室温290K附近,并且随着温度 的升高发生从金属态到绝缘态的转变,导致红外发射特性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在 相变温度以上为绝缘态,具有较高的发射率,在相变温度以下为金属态,发射率 较低。当把该材料的相变温度控制在室温时,就可以自主调节发射率在室温附近 的较大改变,来实现航天器在室温附近的温度控制。
这种热控材料可以有块体(陶瓷贴片)和薄膜两种应用方式。相比块体热控 材料,薄膜材料由于在重量上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更具优势。目前国外对这种材 料进行小卫星热控研究开展工作有日本的NEC公司,该公司研制的两种可变发 射率智能型相变热控材料已用于小行星探测卫星MUSES-C上,在2003年底发 射的代号为INDEX的卫星也应用了此项技术。通过空间质子、电子及紫外辐照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空间适应性。
国内对LSCMO材料在热控方面的研究很少,该材料在国内航天器上还没有 得到应用,影响着航天器的自主热控管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热辐射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智能热辐射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热辐射陶瓷材料由 (La1-x-ySrxCay)MnO3和SiO2组成,其中,x=0.10~0.30,y=0.10~0.20,SiO2的质 量为(La1-x-ySrxCay)MnO3质量的0.02~0.08%。
一种智能热辐射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1)将La(NO3)3·6H2O、Sr(NO3)2、Ca(NO3)2·4H2O和Mn(NO3)2按式 (La1-x-ySrxCay)MnO3称取原料,其中,x=0.10~0.30,y=0.10~0.20,将原料加入去 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得到均匀的硝酸盐溶液,水浴加热,水浴温度为60~100℃, 机械搅拌条件下,向硝酸盐溶液中滴加沉淀剂,得到La3+、Sr2+、Ca2+及Mn3+的 共沉淀产物,抽滤,洗涤,加入夹带剂充分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形成悬浊液,将悬 浊液采用非均相的共沸蒸馏法进行后续的脱水处理,得到LSCMO陶瓷粉体前驱 体,再将获得的LSCMO陶瓷粉体前驱体在550~900℃下煅烧,煅烧时间为1~2 小时,在空气中随炉冷却,得到纳米LSCMO粉体;
(2)取步骤(1)所得到的LSCMO粉体,加入SiO2,SiO2加入量为LSCMO粉体 质量的0.02~0.08%,在球磨机中加入球磨介质研磨混合4~6小时,空气气氛下烘 干;
(3)将步骤(2)烘干后的粉料外加聚乙烯醇水溶液造粒,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量 为烘干后的粉料总质量的3~7%,压力为100~200MPa下压制成型,成型后烧结, 烧结温度为1400~1600℃,烧结时间为2~6小时,制成锰酸锶镧系列智能热辐射 陶瓷材料。
所述沉淀剂为碳酸氢铵和氨水的缓冲溶液。
所述夹带剂为正丁醇。
所述球磨介质为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
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2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