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频解码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80938.8 | 申请日: | 200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1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频 解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及视频编解码领域,特别是涉及视频解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网整体的宽带化升级,以及丰富多彩的宽带应用不断涌现,视频业务作为宽带应用的领头羊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无论是在固网领域、移动网领域,还是在视频业务增值服务领域,它都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高清电视、高清电影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分辨率的提高使得对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视频编解码技术来缓解对带宽的要求。视频的基本解码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得到的第一重构视频帧存入缓存,并作为参考帧。
第二步:从缓存中读出参考帧,并根据参考帧对第二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的第二重构视频帧,并作为参考帧存入缓存。
以分辨率为640*480的YUV格式视频为例,如果有两个参考帧,则缓存大小至少为640*480*1.5*2=921600byte,如果以每秒30帧的解码速度运行,仅读取参考帧就需要640*480*30*1.5=30Mbyte/s的带宽。
在嵌入式系统中,存储容量和系统带宽有限,制约着各种功能的应用和发展。921600byte的存储需求对嵌入式系统来说可能仍然存在问题,对于其它的非嵌入式系统,可能均存在缓存和带宽资源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视频解码方法及装置,用于节省视频解码过程中的缓存大小及传输时的系统带宽。
一种视频解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重构视频帧;
对第一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第一重构视频帧中的像素点;
将缩小滤波后的第一重构视频帧作为参考帧存入缓存。
一种处理器,包括:
解码模块,用于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重构视频帧;
缩小模块,用于对第一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第一重构视频帧中的像素点;
写模块,用于将缩小滤波后的第一重构视频帧作为参考帧存入存储器进行缓存。
一种视频解码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缓存数据;
处理器,用于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重构视频帧,并对第一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第一重构视频帧中的像素点,以及将缩小滤波后的第一重构视频帧作为参考帧存入存储器进行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在对视频帧解码后,对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了视频帧的数据量。处理器将缩小后的重构视频帧作为参考帧传输给存储器时,传输的数据量较少,节省了系统带宽,并且占用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也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解码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解码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解码的详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I帧和P帧的视频解码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的主要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对解码后得到的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了重构视频帧的像素点,从而减少了重构视频帧的数据量。进而,减少了处理器向存储器传输的数据量,节省了系统带宽,并且节省了存储器的存储空间。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视频解码装置包括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2。
存储器101用于缓存数据。
处理器102用于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重构视频帧,并对第一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第一重构视频帧中的像素点,以及将缩小滤波后的第一重构视频帧作为参考帧存入存储器101进行缓存。
由视频解码装置进行视频解码的方法流程可参见图2所示,主要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201:处理器102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重构视频帧。
步骤202:处理器102对第一重构视频帧进行缩小滤波,减少第一重构视频帧中的像素点。
步骤203:处理器102将缩小滤波后的第一重构视频帧作为参考帧存入存储器101进行缓存。
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来对视频解码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视频解码的详细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301:处理器102对第一视频帧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重构视频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