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镍连续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80468.5 | 申请日: | 200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江;范春龙;张双泉;李改变;徐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G53/06 | 分类号: | C01G53/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 连续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镍连续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镍作为镍的重要化合物,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作各种镍盐,同时碳酸镍还是氧化亚镍的一种良好的前驱体,高品质碳酸镍可应用于电子类行业。
目前,国内生产碳酸镍的大部分厂家是将含镍杂料浸出后,滤液不经净化处理直接加入碳酸钠沉淀为普通碳酸镍。碳酸镍合成过程pH值由人工比色进行控制,由于广泛pH试纸的比色卡区间间隔宽,只能进行整数pH值的控制,眼观比色造成终点pH值的波动较大,控制范围宽泛。造成合成过程碳酸钠溶液加入过量,局部复盐〔Ni1-x/2-y/2Nax(CO3)1-a-b/2(SO4)a(OH)b〕生成较多,制备的碳酸镍杂质含量较高,在洗涤过程中钠、氯等杂质不易脱除,碳酸镍产品质量低,不能满足生产电子级氧化亚镍和电子类行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碳酸镍质量的碳酸镍连续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碳酸镍连续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合成过程是将含镍离子50~55g/l浓度的硫酸镍溶液和浓度为120~125g/l的碳酸钠溶解液,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镍溶液以1~1.2∶1的流量比并流加入合成釜,控制合成过程pH值为8.3~8.6,进行合成的。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硫酸镍溶液为原料和碳酸钠溶解液做沉淀剂,根据过饱和度对沉淀结晶的影响,严格控制两种溶液的加入比例和pH值,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碳酸钠溶液加入过量,局部复盐〔Ni1-x/2-y/2Nax(CO3)1-a-b/2(SO4)a(OH)b〕生成较多,制备的碳酸镍杂质含量较高,在洗涤过程中钠、氯等杂质不易脱除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碳酸镍产品质量,满足了生产电子级氧化亚镍和电子类行业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碳酸镍连续合成方法,其合成过程是将含镍离子50~55g/l浓度的硫酸镍溶液和浓度为120~125g/l的碳酸钠溶解液,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镍溶液以1~1.2:1的流量比并流加入合成釜,控制合成过程pH值为8.3~8.6,进行合成的。
其合成过程的步骤如下:
1、深度净化后的硫酸镍溶液与去离子水配制成Ni2+:50g/~55g/l的溶液。
2、配制碳酸钠溶液。采用温度为70℃~90℃去离子水溶解工业碳酸钠,控制碳酸钠浓度为120g/l~130g/l,经精密过滤设备过滤。
3、硫酸镍溶液、碳酸钠溶液分别通过换热器换热至80~90℃。
3、加热后硫酸镍溶液、碳酸钠溶液分别经相应流量计并流加入碳酸镍合成釜,通过PLC系统控制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镍溶液流比为1~1.2:1。
3、合成釜中设置pH计,在线检测合成过程pH值的变化,pH值的范围与流量控制系统连锁,当pH值高于或低于控制范围时,PLC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碳酸镍溶液与硫酸镍溶液的流量,保证连续合成过程pH值控制在8.3~8.6。
4、合成碳酸镍物料陈化后用80℃~90℃的去离子水进行4次浆化洗涤、固液分离、干燥后得到外观形貌为类球型,粒度10μm~30μm,松装比≥0.8g/cm3的高品质碳酸镍产品。
高品质碳酸镍产品成份 /%
普通碳酸镍产品成份 /%
一种高品质碳酸镍连续合成过程pH值控制,实现了碳酸镍的连续合成过程pH值的检测和控制,保证了高品质碳酸镍的生产。
下面通过生产实例作进一步说明,生产实例采用的硫酸镍溶液成份如下:
硫酸镍溶液成份 /g/l
实施例1
配制硫酸镍溶液Ni2+:50g/l,溶解碳酸钠溶液浓度:125g/l,将两种溶液分别加热后,通过自动计量装置连续并流、定量加入合成釜中,控制合成过程pH值8.3~8.6,经陈化、洗涤后得到的高品质碳酸镍产品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