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射分集块传输系统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78926.1 | 申请日: | 2009-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彭克武;杨昉;王劲涛;符剑;杨知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06 | 分类号: | H04L1/06;H04L27/26;H04L2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国良 |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分集 传输 系统 训练 序列 设计 及其 信道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发射分集块传输系统的训练序列设计和 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利用空时、空频、空码的组合设 计训练序列,接收端根据训练序列特征进行信道估计,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根据传输信道特征选择空时、空频、空码的组合设计对 应各天线的训练序列;
步骤B.发送端将所述训练序列与待传输数据组帧,并通过多个 天线发送;
步骤C.接收端利用接收信号构建所述多天线训练序列和不同发 送端到所述接收端信道冲击响应的循环卷积之和;
步骤D.接收端根据训练序列特征计算所述发送端到所述接收端 的信道估计结果;
若发送端是多种设计方法组合,则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后处理的步 骤还包括:接收端依据多种训练序列的特征得到多个信道估计,并根 据信道特征通过选择或合并的方法得到合适的信道估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训练序列满足空时编码关系,具体包括:
步骤A中不同天线相邻时刻发送的所述训练序列满足空时编码 关系;
步骤D中假设同一天线相邻时刻发送的训练序列经历相同的信 道冲击响应,并根据此假设和训练序列的特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训练序列满足空频编码关系,具体包括:
步骤A中不同天线同一时刻发送的所述训练序列在离散傅立叶 变换域的相邻子载波满足空频编码关系;
步骤D中假设不同天线同一时刻发送的训练序列相邻子载波经 历相同的信道频率响应,并根据此假设和训练序列的特征计算信道估 计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训练序列满足空码编码关系,具体包括:
步骤A中不同天线同一时刻发送的所述训练序列的时域是循环 移位的关系,且训练序列具有好的自相关特性;
步骤D中假设不同发送端到所述接收端的信道冲击响应时延均 不超过训练序列的循环移位,并根据此假设和训练序列的特征计算信 道估计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序列设计与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步骤B中训练序列信息的携带技术包括:独立的训练信号 帧、保护间隔填充的训练序列、或作为前导序列的训练序列。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训练序列设计与信道估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待传输数据为OFDM调制或单载波调制。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训练序列设计与信道估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信道估计结果后处理步骤:
根据信道冲击响应长度有限的特性,对信道冲击响应结果进行时 域滤波;
或,根据信道冲击响应稀疏的特性,对信道估计结果进行限幅去 噪;
或,根据信道冲激响应变化缓慢的特性,对已有信道估计结果和 当前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对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时域或频域平 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9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RS乘积码级联卷积码系统的迭代译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