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专用肥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8633.3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2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刚;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C05C9/00;C05D1/00;C05B7/00;C05C3/00;C05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专用肥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专用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扩大,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黄淮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小麦总产量和面积分别占到全国的55%和64%。以河南省为例,2007年强筋优质小麦面积已达到小麦收获面积的70%以上。然而这些地区的小麦籽粒品质常常达不到企业收购标准,而影响农民收入。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麦的种植技术滞后,管理不合理。施肥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些地区,小麦施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是优质小麦施肥管理措施与普通小麦的管理相同,都采用重施基肥和早春的追肥,而忽略后期氮素管理;并且氮磷钾不平衡施用。
目前发明的小麦专用肥主要以提高产量为目的,较少考虑对籽粒品质的影响。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公开的专利“CN1413956A”,提供了一种氮磷钾比例为20∶10-12∶8-10的小麦专用肥,将大量的氮肥作基肥施入土壤,不仅容易损失氮肥而且不利于小麦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约为200天左右,而速效氮肥的肥效期约为30-50天,显然小麦生育期仅靠一次底肥无法满足养分的需求。中国专利CN1673199A公布了一种适合作黄河下游麦区小麦底肥的复合肥,该专利产品降低了氮素在配方中的比例,但配方中没有增加硫元素,对于该地区占较大比重的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极为不利。
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供一种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强筋小麦品质的专用肥产品及其配套施肥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专用肥及其配套施肥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肥料,其氮素、磷素、钾素、硫养分和锌的质量比为12-15∶17-20∶10-15∶7-8∶0.5-1;氮素选自尿素、硫酸铵和磷酸一铵中至少一种,磷素为磷酸一铵,钾素为硫酸钾,硫养分选自硫酸铵和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锌为七水硫酸锌。
其中,所述氮素也可为尿素、硫酸铵和磷酸一铵;所述硫养分也可为硫酸铵和硫酸钾;即本发明的肥料由尿素、硫酸铵、磷酸一铵、硫酸钾、硫酸铵和七水硫酸锌组成。1000kg上述本发明的肥料中,所述尿素为60-91kg、所述硫酸铵为218-231kg、所述磷酸一铵为387-454kg、所述硫酸钾为200-300kg、所述七水硫酸锌为2.2-4.3kg。
本发明的肥料可制成粉状、颗粒状等,如为颗粒状,所述颗粒的粒径可为2-4mm,小颗粒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本发明的肥料用于小麦施肥,可适用黄淮平原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特别适用强筋优质小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施肥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小麦施肥的方法,是以所述的肥料作为基肥,在小麦的起身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第一次追肥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籽粒的产量,第二次追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
其中,所述基肥用量为400-600kg/HA(一万平方米)。所述小麦的起身期追施氮肥160-200kg/HA;所述小麦的孕穗期追施氮肥60-90kg/HA。所述氮肥具体可为尿素。
本发明的小麦专用肥实现了氮、硫营养平衡,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加工品质均有重要影响。并且其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锌是影响籽粒品质的重要因素,小麦籽粒中锌的含量对人体健康也非常重要。本发明的施肥方法针对习惯施肥中盲目增加氮肥,不重视与其他养分配比的问题,根据品种营养特点和土壤养分情况,适当降低基肥氮的数量,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小麦群体结构,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本发明的施肥方法不仅能减少肥料的投入,而且能明显改善籽粒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用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用试剂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小麦专用肥
1)制备小麦专用基肥
尿素(N 46%)60kg、硫酸铵(N 21%,S 24%)228.8kg、磷酸一铵(N 11%,P2O544%)409kg、硫酸钾(K2O 50%,S 17%)300kg、硫酸锌(Zn 23%)2.2kg注入搅拌机混匀后,进入喷浆造粒机造粒,然后经过转筒烘干机烘干(物料出口温度70-80℃)、冷却过分级回转筛(成品颗粒直径2-4mm),得到小麦专用肥1。小麦专用肥1中氮素、磷素、钾素、硫养分和锌的质量比为12∶18∶15∶8∶0.5。
2)小麦专用肥的肥效
试验设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村,试验面积360m2。供试小麦品种为强筋优质小麦郑麦90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