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态耐磨堆焊涂层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78384.8 | 申请日: | 2009-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为峰;葛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亿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5/24 | 分类号: | B23K35/24;B23K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态 耐磨 堆焊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非晶态耐磨堆焊涂层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加工工程中的焊接领域,该发明主要应用于耐磨损设备 部件的堆焊修复和再制造。
背景技术
铁基耐磨堆焊合金由于硬度高、综合性能好、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中的磨料磨损的 工况环境。
但铁基合金堆焊材料也存在许多问题。在高硬度高耐磨的工况条件要求下,铁基材料只能通过增加含 碳量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而通常硬度只能达到HRC 60左右,为高铬铸铁型材料,不能承受高应力及高 冲击工况;在要求高应力及高冲击的工况下,只能通过降低含碳量、增加含锰量,即所谓的高锰钢来实现, 而此时硬度较低(通常为HRC 50左右),又不能实现高硬度高耐磨的要求。
而非晶态合金正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个方法,非晶态金属比一般金属具有极高的强度。非晶态合金与 晶态合金相比,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使堆焊材料非晶态化, 从而使耐磨堆焊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及抗冲击性能得到优良的结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非晶态耐磨堆焊涂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焊过程中,在焊缝金属冷却凝固的 同时,加以液氮激冷,达到非晶形成所需要的冷却速度,从而使堆焊金属得到非晶态组织。
焊接材料采用药芯焊丝,所述的药芯成分质量百分含量范围如下:
高碳铬铁:45~60%;金属铬:8~20%;钼铁:4~8%;金属锰:5~10%;高硅硅铁:5~8%;铌铁: 2~5%;钛铁:2~10%;钒铁:2~10%。
其中各组分作用如下:
高碳铬铁:向焊缝金属过渡合金元素。
金属铬:焊缝金属的增强相。
钼铁:向焊缝金属过渡合金元素。
金属锰:脱氧,向焊缝金属过渡合金元素。
高硅硅铁:脱氧,向焊缝金属过渡合金元素。
铌铁:向焊缝金属过渡合金元素。
钛铁:细化晶粒,提高韧性。
钒铁:向焊缝金属过渡合金元素。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现有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轧钢带成U形,再向U形槽中加入占本发明焊丝总重的20-50%的本发明药芯;
2、将U形槽合口,使药芯包裹其中,通过拉丝模,逐道拉拔、减径,最后使其直径达到3.2mm,得 到最终产品。
附图说明
图1:药芯焊丝成形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选用14×0.3(宽度为14mm,厚度为0.3mm)的H08A冷轧钢带。先将其轧成U形。取高碳铬铁 粉末45克、金属铬粉末20克、钼铁8克、金属锰粉末10克、高硅硅铁粉末8克、铌铁粉末5克、钛铁 粉末2克、钒铁粉末2克。(所取粉末的粒度为能通过40目的筛子)。将所取各种粉末放入混粉机内混合 10分钟,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U形的H08A冷轧钢带槽中,填充率为20%。将U形槽合口,使药粉包裹 其中。然后使其分别通过直径为:4.2mm、3.6mm、3.4mm、3.2mm的拉丝模,逐道拉拔、减径,最后使 其直径达到3.2mm。将制成的焊丝分成两段。分别施焊,其中一段施焊过程中采用液氮激冷,焊接规范相 同,焊接电流350~550A,焊接电压25~35V。层间温度控制在100~200℃。两者堆焊层熔敷金属硬度、 相对耐磨性非晶态比例及冲击韧性对比见表1。
2.选用14×0.3(宽度为14mm,厚度为0.3mm)的H08A冷轧钢带。先将其轧成U形。取高碳铬铁 粉末60克、金属铬粉末8克、钼铁4克、金属锰粉末5克、高硅硅铁粉末5克、铌铁粉末2克、钛铁粉 末10克、钒铁粉末6克。(所取粉末的粒度为能通过40目的筛子)。将所取各种粉末放入混粉机内混合10 分钟,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U形的H08A冷轧钢带槽中,填充率为30%。将U形槽合口,使药粉包裹其 中。然后使其分别通过直径为:4.2mm、3.6mm、3.4mm、3.2mm的拉丝模,逐道拉拔、减径,最后使其 直径达到3.2mm。将制成的焊丝分成两段。分别施焊,其中一段施焊过程中采用液氮激冷,焊接规范相同, 焊接电流350~550A,焊接电压25~35V。层间温度控制在100~200℃。两者堆焊层熔敷金属硬度、相对 耐磨性非晶态比例及冲击韧性对比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亿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赛亿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管聚氨酯保温管连续化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水平的3D打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