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室结构及其构筑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8294.9 | 申请日: | 2009-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史迪夫·克鲁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刚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 地址: | 13002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预应力 混凝土 地下室 结构 及其 构筑 方法 | ||
1.一种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室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a)将桩体与素混凝土垫层之间密切结合,并使桩体与地下室底板脱开;
b)在素混凝土垫层与地下室底板之间设置塑料板滑动层;
c)在地下室底板水平向的两个方向张拉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d)做好桩体与地下室底板之间的防水处理,然后使桩体与地下室底板形成整体;
e)在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底板之间设置塑料板滑动层;
f)在地下室外墙水平方向施加预应力,外墙高度≥3米时还对地下室外墙施加竖向预应力,地下室外墙水平向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设置在地下室外墙上,其中,地下室外墙与柱子在外墙张拉前是脱开的,当外墙张拉后外墙与柱子连接在一起;
g)对锚具张拉端和固定端进行防腐处理;
j)对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埋管进行压力灌浆;
k)地下室外墙被施加完预应力后再浇注地下室外墙的小放脚,其中,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外墙处也可用大放脚,楼板与外墙的连接一般用小放脚;当地下室外墙与其相联结的柱子形成固定端则采用大放脚,当地下室外墙与其相联结的柱子形成铰支点则采用小放脚;
h)重复上述步骤c)及e)-k),并将所述步骤中的地下室底板替换成地下室楼板,至浇筑完整个地下室;其中,执行的步骤e)还包括在地下室外墙与楼板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制成的支座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室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形状是矩形或闭合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室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的平面形状为闭合曲线,在所述闭合曲线与侧壁直线段交汇处设置扶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室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水平向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还可以设置在地下室外墙的扶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室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为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成或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构成的梁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制成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至少为一层,包括底板、柱子、外墙及楼板,其中底板与桩体之间、外墙与底板之间及外墙与楼板之间均设有塑料滑动层,外墙与底板或楼板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块,底板、楼板及外墙中设有水平方向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的张拉端或锚固端设置在外墙上,外墙与底板连接处设置有大或小放脚,外墙与楼板连接处设有小放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形状是矩形或闭合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的平面形状为闭合曲线,在所述闭合曲线与侧壁直线段交汇处设置扶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水平向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还可以设置在地下室外墙的扶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为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成或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构成的梁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刚,未经刘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29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循环停车库用隔节布铰式悬吊装置
- 下一篇:真空镀铝卡纸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