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库关键数据的防篡改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8143.3 | 申请日: | 200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库 关键 数据 篡改 检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播电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库关键数 据的防篡改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延伸 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信息技术之中,存储的大量数据 是各个系统功能实现的主要依据,当这些数据出现错误的时候,带 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如果银行等金融类公司的敏感数据 遭受破坏和篡改,那么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面对黑客横行、 信息盗窃、病毒木马以及员工渎职等各种人为因素威胁的存在,非 常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数据安全的技术。
现有的技术方案都是针对页面的防篡改方案,主要分为3种:
1、(第一代)时间轮巡技术
时间轮巡技术(也可称为“外挂轮巡技术”),在这里将其称为 网页防篡改技术的第一代。从这一代开始,网页防篡改技术已经摆 脱了以人力检测恢复为主体的原始手段,而作为一种自动化的技术 形式出现。时间轮巡技术是利用一个网页检测程序,以轮巡方式读 出要监控的网页,并与真实的网页相比较,来判断网页内容的完整 性,对于被篡改的网页进行报警和恢复。
但是,采用时间轮巡式的网页防篡改系统,对每个网页来说, 轮巡扫描存在着时间间隔,一般为数十分钟,在这数十分钟的间隔 中,黑客可以攻击系统并使访问者访问到被篡改的网页。此类应用 在过去网页访问量较少、具体网页应用较少的情况下适用,而目前 网站页面通常少则上百页,所需检测轮巡时间较长,且占用系统资 源较大。
2、(第二代)事件触发技术和核心内嵌技术
通常将事件触发技术与核心内嵌技术这两种技术放在同一代 来说,因为这两种网页防篡改技术出现的时间差距不大,而且这两 种技术常常被结合使用。
所谓核心内嵌技术即密码水印技术,首先将网页内容采取非对 称加密存放,在有外来访问请求时进行网页验证,若通过加密验证, 则进行网页解密并进行对外发布;若网页未经过验证,则拒绝对外 发布,待调用备份网站文件进行验证解密后再对外发布。这种技术 通常要结合事件触发机制对文件的部分属性进行对比,如对文件大 小、页面生成时间等做判断。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安全性相 对外挂轮巡技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其不足是加密计算会占用大 量服务器资源,导致系统反应较慢。
核心内嵌技术虽然避免了时间轮巡技术的轮巡间隔这个缺点, 但是由于这种技术是对每个流出网页都进行完整检查,从而占用巨 大的系统资源,给服务器造成较大的负载。此外,由于对网页正常 发布流程作了更改,整个网站需要重新架构,需要增加新的发布服 务器替代原先的服务器。
3、(第三代)文件过滤驱动技术和事件触发技术
文件过滤驱动技术最初应用于军方和保密系统,作为一种文件 保护技术和审计技术,甚至被一些好事者应用于“流氓软件”。该技 术与事件触发技术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第三代网页防篡改保护技 术,其原理是:将篡改监测的核心程序通过微软的文件底层驱动技 术应用到Web服务器中,通过事件触发方式进行自动监测,通过对 照其底层文件属性,并经过内置散列快速算法,对文件夹的所有文 件内容进行实时监测。若发现属性变更,则通过非协议方式,以纯 文件安全拷贝方式将备份路径的文件夹内容拷贝到监测文件夹的 相应文件位置。采用底层文件驱动技术,整个文件复制过程在毫秒 级,使得公众无法看到被篡改的页面,其运行性能和检测实时性都 达到很高的水准。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都是针对页面的防 篡改方案,当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的核心数据遭到篡改的时候,现 有技术不能对被篡改的核心数据的进行检测和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数据库关键数据的防篡改检验方法,能够 解决当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的核心数据遭到篡改的时候,现有技术 不能对被篡改的核心数据的进行检测和监控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库关键数据的防篡改检 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数据库的记录中设置校验码,校验码根 据记录中的关键数据生成;当检验时,生成关键数据的密文;将密 文与校验码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关键数据是否被篡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