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分析预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7921.7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武强;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G06T17/00;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祚龄 |
地址: | 10261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拟 地质模型 可视化 分析 预测 方法 | ||
1.一种依赖于交互式可视化工具完成的基于虚拟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分析预测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数据库、文件系统中检索多维地质模型,并装载到MF树列表中,所述的MF 树列表指一个多叉树的多层次指针列表;
2)通过设置或调整相应参数、模型,布置或重置虚拟地质场景,所述的模型包 括:光照模型、纹理模型、雾化模型、透明模型、以及各种缓冲区模型;
3)设计转换工具,对MF树列表中的地质模型进行坐标、比例尺、数据格式规范 化处理,即对坐标系不同的数据转换为统一坐标系;对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数 据转换为统一比例尺;将不同的数据模型格式转换为地质模型;
4)在可视化平台中,通过时空同步机制、SS策略以及绘制模型三种技术实现对 地质数据进行时空一体化绘制,所述的时空同步机制:在应用模拟类中,需 要添加一个同步计时的成员变量,初值为零;还需要设计一个读取同步计时 变量的操作;每当一个时钟周期到来的时候,就启动读取同步计时变量的操 作,并将同步计时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如果大于给定阀值,则停止单模拟或 将同步计时变量重置为零循环模拟,存储在缓存中的帧生成方法分为静态生 成和动态插值生成两种;所述的SS策略:即融合处理策略,为了保证虚拟地 质体的空间分布在面-体模型的接口处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和缝合性,面模型采 用三角面片的非结构模型,而体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的非结构模型;
5)设计空间捕获工具,捕获地质模型;
6)对选择捕获的地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预测以及检索查询操作;
7)将可视化计算、分析、预测、检索查询的结果送入双显示缓存区,进行时空 一体化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分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地质模型分为抽象数据、实体数据和属性数据三种类型,属性数据与实体 数据具有多对多的关系;属性数据与抽象数据同样具有多对多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拟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分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抽象数据为点、线、面、体、块;点类对象包括:编号、3D坐标、 标志;线类对象包括:编号、点列、标志,由一系列点组成;面类对象包括: 编号、点列集、标志,由一系列点列集组成;体类对象包括:编号、面集、标 志,由一系列面组成;块类对象包括:编号、体集、标志,由一系列体组成; 所述的实体数据是抽象数据的属性化表现,包括地质界线、等高/值线、流线、 钻井、2/3D剖面、褶皱、断层、水位、污染物、地层;所述的属性数据表示数 据的各种地质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分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检索为从数据库、文件系统中检索出符合用户指定条件的地质模型;所述 的参数包括可视化的视窗窗口的大小、X/Y/Z三维初始坐标的原点位置、坐标系、 视点坐标、背景颜色、缩放比例、旋转角度、剥离层位、漫游方位,以及可视化 分析、查询操作的一系列参数的初始值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分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换工具是对于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质部门、不同勘探手段和技术获得 的原始地质数据,或者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处理、加工和解释的数据模型,进行坐 标、比例尺、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处理,即对坐标系不同的数据转换为统一坐标系; 对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数据转换为统一比例尺;将不同的数据模型格式转换为地质 模型;所述的地质数据包括来自数据库、文件系统的多维地质数据模型,以及可 视化计算、分析、预测、查询的结果数据;线绘制-绘制曲线;面绘制-绘制三角 形、四边形曲面;体绘制-绘制四面体、六面体、三棱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9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