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辅酶Q10纳米颗粒的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77428.5 | 申请日: | 2009-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雪;庞欣;张文龙;石萌萌;徐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47/48;A61K31/122;A61P35/00;A61P37/04;A61P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月娥 |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辅酶 sub 10 纳米 颗粒 水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合物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含有辅酶Q10纳米颗粒的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泛醌(ubiquinone),化学名称为2,3-二甲氧基-5-甲基-6-癸异戊烯基苯醌,分子式为C59H90O4,相对分子质量为863.36,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植物细胞及除草兰氏阳性菌以外的微生物中的醌类化合物。在动植物、微生物等细胞内CoQ10与线粒体内膜结合,是一种在呼吸链中与蛋白质结合不紧密的辅酶,在黄素蛋白类和细胞色素之间作为特别灵活的载体而起作用,是电子传递链中的递氢体,为线粒体合成ATP的必要成分。
辅酶Q10室温下为黄色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熔点较低(49-52℃),无臭无味,在三氯甲烷、苯、丙酮、乙醚或石油醚中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与甲醇中不溶。在人体内不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很差;辅酶Q10对光线敏感,遇光分解成红色物质,温度和湿度对其影响较小。
辅酶Q10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最初被日本批准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的辅助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陆续发现辅酶Q10还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体内代谢异常、牙周炎、牙龈炎、慢性疲劳综合症、神经病变疾病(帕金森症)以及抑郁症等。辅酶Q10在延缓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年来等功效近年来辅酶Q10常备加入到保健食品中,用于改善机体疲劳状况,提高人精力和脑力。随着自由基理论日渐成熟,辅酶Q10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辅酶Q10为水不溶性大分子物质,在肠道吸收率小,口服吸收率很低。因此如何安全的提高辅酶Q10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已经有多项专利报道,涉及多种提高口服给药生物利用的方法,如包合技术、微囊技术、自乳化技术、脂质体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以往专利中采用γ环糊精和β环糊精进行包合,使辅酶Q10的溶解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γ环糊精价格较高,包合率较低,产品溶解后仍有主药游离存在,不方便工业化生产。β环糊精价格便宜,但是包合物溶液较易沉淀,限制了在饮料等液体制剂中的应用。
纳米颗粒是指指药物与药用材料一起形成的粒径为1-1000nm的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通常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纳米颗粒的突出优点在于:①控制药物进入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向输送药物;②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缓释药物;③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及口服生物利用度;④载体材料可生物降解,无毒或毒性较低。
辅酶Q10理化性质不稳定,存在氧化还原两重性,导致辅酶Q10的制剂很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辅酶Q10纳米颗粒的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辅酶Q10理化性质不稳定,存在氧化还原两重性,导致辅酶Q10的制剂很不稳定。大大增加了辅酶Q10的溶解性,提高了溶液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便于服用,利于分剂量,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易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并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本发明纳米级辅酶Q10颗粒水溶液,由下述原料按重量比组成:辅酶Q10:HP-β环糊精∶γ环糊精∶乳化剂=1∶1-100∶1-100∶0.5-2。
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比称取HP-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溶于相当于环糊精3-10倍重量的水中,加热至40-80℃,形成水相。
(2)将辅酶Q10油相基质熔融完全,在剪切状态下以1ml/min的速度滴加入到溶解好的水相中,以5000-20000转/分钟进行剪切5-30分钟,得到溶液。
(3)将剪切后的溶液入高压均质机,以50-200Mpa循环2-10次;
(4)在剪切条件下将液体稀释至所需浓度,继续以50-220Mpa均质循环1-10次;得最终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