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6031.4 | 申请日: | 2009-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派冲击压实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B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王俊 |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渗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直接对水库等水利工程注水后,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通过土体使注入的水大量渗漏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更有甚者,常年的渗漏可能会导致水库等蓄水设施表层的开裂或坍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目前有一种方法可降低土体渗透率,即采用强夯机在待冲压区域中逐点的冲压。这种方式虽然冲压的土层较深可以较好的降低土体渗透率,但由于是逐点冲压,对于待冲压区域较大的工程效率较低,而且很难对较大的待冲压区域进行无缝隙冲压。
目前还有一种方法可降低土体渗透率,即在注水区域内铺设防渗漏材料,形成注水区域的“衬”,从而达到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效果。显然这种方法的造价很高,特别是对于区域较大的工程相关部门很难承受。
因此,现有技术对区域较大的水利工程没有一种既高效又低成本的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方法,目的在于既高效又低成本的降低土体渗透率。
本发明的一种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方法包括:在注入水之前,确定水利工程待冲压的区域;通过冲击压实机的多边冲击压实轮滚动对所述待冲压区域的土体冲击压实,提高该区域土体的密实度以降低渗透率。
进一步的,所述水利工程为水库、水渠、人工湖或人工河道。
进一步的,所述水利工程为水库,则待冲压区域包括水库内与水相接触的内表面,以及不与水相接触的外表面;或者,所述水利工程为水渠,则待冲压区域包括水渠内与水相接触的内表面,以及不与水相接触的外表面;或者所述水利工程为人工湖,则待冲压区域包括人工湖内与水相接触的内表面;或者所述水利工程为人工河道,则待冲压区域包括人工河道内与水相接触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根据被冲压土体土质的不同,冲击压实机以相应的行驶速度和作业遍数进行冲压;所述行驶速度和作业遍数通过试验经对被冲压土体密实度和渗透率折算合并后确定下来。
进一步的,冲击压实机对被冲压土体出现的波峰、波谷交替排压。待冲压作业完成后,以平地机刮平被冲压区域。
进一步的,对待冲压区域的土体冲击压实前还包括步骤:确定待冲压土体的土质;根据所述土质确定待冲压土体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的差值;所述差值大于界限值时,调整待冲压土体含水量,使待冲压土体含水量趋近于最佳含水量。
进一步的,冲击压实作业完成后,还可以光轮或振动压路机对被冲压区域进行补压。
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冲击压实轮的各边为轮廓一致的边缘,每边缘上具有最大向量点和最小向量点。所述的多边冲击压实轮的边缘数量为3至6个。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在注入水之前,确定水利工程待冲压的区域;通过冲击压实机的多边冲击压实轮滚动对所述待冲压区域的土体冲击压实,减少土壤的孔隙率、裂缝、提高密实度,从而提高该区域土体的密实度以降低渗透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压实的土体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实工作状态图;
图4至图9分别为图3中冲击压实轮3的各种边缘轮廓放大图;
图10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压实前后的效果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降低土体渗透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方法,参见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S1、在注入水之前,确定水利工程待冲压的区域。
S2、通过冲击压实机的多边冲击压实轮滚动对所述待冲压区域的土体冲击压实,提高该区域土体的密实度以降低渗透率。
由于本发明是通过冲击压实机的多边冲击压实轮滚动对所述待冲压区域的土体冲击压实,所以本发明实现的是一种连续夯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强夯方式,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由于是连续夯的效果并且基于较高的工作效率,所以可实现无缝隙冲压。
由于本发明是通过冲击压实机的多边冲击压实轮滚动对所述待冲压区域的土体冲击压实,以实现降低土体渗透率的效果,而非如现有技术中的铺设防渗漏材料的方式,所以可降低施工成本。
参见图2所示,在水利工程如:水库、水渠、人工湖或人工河道注入水之前,利用冲击压实方式来压实表层1以下的土体,使其成为压实层2,以提高土体密实度减少水的渗透率。具体的,若水利工程为人工湖等低于地平面的水利设施(即完全在地表以下挖掘而成),则将与水接触的内表面压实;若水利工程为水库或水渠等高出地平面的水利设施,则不但将与水接触的内表面压实,还可将不与水相接触的外表面也压实,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土体渗透率,达到更优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派冲击压实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蓝派冲击压实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0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