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挂式假根生物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5650.1 | 申请日: | 200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波;刘存岐;王路光;张亚娟;康全影;王军霞;王靖飞;刘桂霞;吴亦红;朱晓磊;王强;朱桂艳;魏全伟;张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琪 |
地址: | 05005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假根 生物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染水体净化,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对多层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的悬挂式假根生物浮床。
背景技术
生物浮床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污染水体净化技术,通过在浮床上进行无土栽培水生植物或食用蔬菜,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及其上附着的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来削减水中的污染物。当前的生物浮床技术仅考虑了利用植物根系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水体的净化处理仅局限于表层,而没有考虑多层水体物质的转化,因此水体净化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多层污染水体进行深层净化的悬挂式假根生物浮床。
本发明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是:
悬挂式假根生物浮床,包括栽培有水生植物或蔬菜4的生物浮床1;所述的生物浮床1下表面水平间隔悬挂分布有纵向分布的假根,所述的假根设置于生物浮床下表面的水生植物或蔬菜的根系5周围。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构造还有:
假根的结构可以选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如下方式:穿接或串接配合的珠串结构,还可以选用首尾相连、纵向排列的结构等等,均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其中优选的方式为:假根包括悬挂主体2,沿悬挂主体2径向分布、轴向排列的假根载体3。假根包括悬挂主体,穿接于悬挂主体2上、且间隔分布的假根载体3。
假根载体3的材质选用以常见的吸附性材质为主,其中较为优选的是采用纤维、网片或聚氨酯海绵中的一种或其结合为制作材质。
假根载体3的形状以便于与悬挂主体2装配,且具有有效的吸附表面积为原则,其中较为优选的是为须根状、块状、片状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悬挂主体2与生物浮床1的连接方式为其顶部挂设于生物浮床1的底部。
如上所述,悬挂主体2的顶部与生物浮床1的底部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包括固定装配(例如卡装、嵌合、螺纹装配等)或通过连接件悬挂装配等多种方式,均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可以显而易见的是,采用可方便拆卸的悬挂连接等装配手段为优选方式。
本发明所取得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在于:
1、通过假根吸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形成生物膜,使生物浮床形成了由上到下的水质处理系统,在上层植物根系用以吸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而附在假根上的微生物(上层为好氧菌,下层为厌氧菌)和原生动物则有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植物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通过研究该浮床改变了浮床下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细菌和浮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水中氮磷去除率增加了40%,并抑制了藻类的大量繁殖。
3、此外,本发明还有消除大水面波浪的作用,若在湖泊等大水体近岸安装,可有效减缓波浪对堤岸的冲刷作用。
4、假根材料易得、制作工艺简便易行,当富集一定程度后,假根可自由拆卸安装,清洗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
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包括栽培有水生植物或蔬菜4的生物浮床1;所述的生物浮床1下表面水平间隔悬挂分布有纵向分布的假根,所述的假根设置于生物浮床下表面的水生植物或蔬菜的根系5周围。
假根的结构选用穿接或串接配合的珠串结构,假根包括悬挂主体2,沿悬挂主体2径向分布、轴向排列的假根载体3。假根包括悬挂主体,穿接于悬挂主体2上、且间隔分布的假根载体3。
假根载体3的材质选用纤维、网片或聚氨酯海绵。
假根载体3的形状选用须根状、块状、片状中。
悬挂主体2与生物浮床1的连接方式为其顶部挂设于生物浮床1的底部。
悬挂主体2的顶部与生物浮床1的底部通过挂钩、吊环连接件悬挂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未经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5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多视点全景图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用于追踪系统的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