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5323.6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青;杨智敬;张爱国;郭岸鑫;刘林卉;张芳;王文璞;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满城县永红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06 | 分类号: | B24C3/06;B24C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7215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外壁 抛丸 处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设备,应用于对各种管件的表面进行处理,特别涉及一种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
背景技术
铸件、焊接件和一些其他经过热处理的工件表面经常残留有氧化皮和砂粒,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工件的表面清洁度,并且可以有效消除内应力,增加工件的强度和其他机械性能,尤其是一些大直径的钢管,如塔筒等。目前对大直径钢管外壁的抛丸处理有专门的处理机,其工作时钢管通过驱动机构沿轨道边旋转边前进经过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的处理室,然后抛丸机从不同的方向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工作过程中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不移动钢管移动并旋转。由于需要从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的处理室通过,而钢管直径比较大,这就需要设置很大的处理室,导致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体积比较庞大,工作时由于处理室体积较大收集弹丸时是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地坑来完成弹丸的循环输送,比较费事,并且钢管运行机构中需要安装很多的托轴或托轮,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寻求一种结构简单、体积比较小的改进的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以解决目前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的处理室体积比较大、钢管运行需要设置较多拖轴或拖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一种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包括机架、定位于机架一侧的处理室、设置于机架上的丸料回收循环装置、配套的动力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关键技术在于上述处理室为设置于机架一侧的中间介质通道,所述中间介质通道一侧设有与待处理钢管壁配套的可调节、自适应密封接口装置,中间介质通道另一侧设有与抛丸机总成的抛丸口对接的端口。
上述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的中间介质通道主体是由防护板构成的,设置在抛丸机总成和待处理钢管之间,上述的可调节、自适应密封装置结构中包括可调节、自适应密封接口板和可伸缩式风琴装置,可调节、自适应密缝接口板上面设有用于密封的绒毛、结构中设有与钢管配套的滚轮,本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机架下部设有行走机构,配套设有除尘系统、动力系统和电控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过结构改进后,进行抛丸处理时钢管不必通过轨道进入处理室,工作时钢管旋转但并不移动,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通过设于底部的行走机构主动靠近钢管,到达抛射区后停止行走。本抛丸处理机的处理室为由防护板构成的中间介质通道,通过设于中间介质通道一侧的可调节、自适应密封装置紧密接触钢管表面,形成封闭的处理通道,抛丸机开始工作,抛丸机的弹丸打击旋转的钢管表面完成处理,需要调整本抛丸机工作位置时通过其上部小车调节处理机沿钢管径向的位置,通过下部小车调节处理机沿钢管轴向的位置。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处理室的体积,从而使抛丸处理机的体积比较小巧,也不必再设置地坑,并且由于设置了抛丸机行走机构,可以减少原来用于钢管运行移动系统的托轴或托轮,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的可调节、自适应密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C向视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其中,1、中间介质通道;2、可调节、自适应密封接口装置;3、砂库;4、溜丸管;5、抛丸机总成;6、除尘口;7、螺旋输送机;8、螺旋输送机驱动电机;9、底部小车;10、底部小车驱动电机;11、上部小车;12、钢管的回转驱动机构;13、提升机驱动电机;14、提升机;15、机架;16、钢管;17、滚轮;18、伸缩弹簧;19、可调节、自适应密封接口板;20、用于密封的绒毛;21、销轴;22、可伸缩式风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钢管外壁抛丸处理机,包括机架、定位于机架一侧的处理室、设置于机架上的丸料回收循环装置、配套的动力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关键在于上述处理室为设置于机架一侧的中间介质通道1,所述中间介质通道1一侧设有与待处理钢管壁配套的可调节、自适应密封接口装置2,中间介质通道1另一侧设有与抛丸机总成5的抛丸口对接的端口。
上述中间介质通道1主体是由防护板外壳构成,设置在抛丸机总成(5)和待处理钢管之间。本中间介质通道是连接抛丸机总成和待处理钢管的中间介质通道,丸料经过这个通道完成对钢管表面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满城县永红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满城县永红铸造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5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真实社交网络发布广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