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5080.6 | 申请日: | 2009-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左洪志;左维;张兴海;刘念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3B61/04 | 分类号: | A63B61/04;A63B6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4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乒乓 球网 顶上 恒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育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 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乒乓球竞赛规则关于乒乓球网装置有如下规定:“球网装置包括球 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 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 15.25厘米;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 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在按照乒乓球竞赛规则规定的三处“15.25厘米”要求安装球网时,由于 规则没有对悬网绳及包裹在悬网绳外的上网袋向外拉力做出具体规定,现行乒 乓球网装置又没有控制悬网绳及上网袋向外拉力的装置,这会形成每个球台悬 网绳及上网袋向外拉力及反弹力的不同。在上述状态下,当相同力乒乓球触及 各个上网袋顶端上沿相同位置时,乒乓球反弹变化是各异的,这不利于运动员 判断把握乒乓球触网球反弹变化规律,与体育竞赛条件应公平性原则存有差 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该装置 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避开现有上网袋顶端上沿的不同反弹力造成乒乓球反弹呈 非规律性变化的弊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在乒乓球 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夹钳,在夹钳的外端上方设置扁方形网柱,所述扁方形 网柱内安装套有圆杆的侧网袋,在网的上网袋内设置悬网绳,扁方形网柱上方 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杆和通透轴槽,所述通透轴槽内通过螺钉安装凹形滑轮,所 述凹形滑轮上设置轴套;在位于乒乓球台左侧的夹钳的外端面铆接系绳杆、右 侧的夹钳的下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夹悬网绳弹簧片,所述绳杆上系有悬网绳 和坠绳,所述坠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凹形滑轮的外侧通过钩环与重块连接,所 述悬网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限位杆的外侧与夹悬网绳弹簧片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悬网绳限位杆与扁方形网柱之间通过螺 纹连接。
这种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整体外形尺寸符合乒乓球竞赛规则规定 的三处“15.25厘米”要求。在左、右夹钳外端上面分别竖直连接左、右扁方 形网柱;在左、右扁方形网柱上方两侧分别加工通透出轴槽;在左、右凹形滑 轮内各安装轴套置于两轴槽内侧,由螺钉将其固定连接。将悬网绳限位杆分别 与左、右扁方形网柱螺纹连接;在左夹钳外端面铆接系绳杆,在右夹钳下端面 由螺钉固定连接夹悬网绳弹簧片。将悬网绳、坠绳的左端系在系绳杆上;悬网 绳绕过限位杆上面,右端系在夹悬网绳弹簧片内,将球网张开;坠绳绕过两个 凹形滑轮上面,右端系在重块钩环上。重块对坠绳的恒等拉力,使坠绳在网顶 上沿处于拉直状态,其反弹力保持恒定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多个球台各自均采用同一重量的重块受力牵拉坠 绳时,每个坠绳受到拉力是相同时,相同力乒乓球触及坠绳相同位置其反弹变 化是相同的,这能有效避开现行球网装置上网袋及悬网绳向外拉力不确定,绷 紧程度存在差异,相同力乒乓球触网顶上沿相同位置反弹各异的弊端,有利于 运动员判断把握乒乓球触网球反弹变化规律。本发明设计的乒乓球网顶上恒力 坠绳装置为该领域实现体育竞赛条件应公平性的要求具有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针对现行乒乓球网装置的上网袋10及悬网绳2向外拉力不确定, 绷紧程度存在差异,相同力乒乓球触及多个网顶上沿11存在反弹各异的弊端 提出的。本发明乒乓球网顶上恒力坠绳装置是建立在现行乒乓球台17、网12、 圆杆19和悬网绳2等装置基础上的的一种新装置,该种新装置整体外形尺寸 满足现行乒乓球竞赛规则规定的三处“15.25厘米”要求,具体部件结构相互 关系及技术特征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5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