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4803.0 申请日: 2009-07-01
公开(公告)号: CN101596270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9
发明(设计)人: 李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 李春荣
主分类号: A61K36/8966 分类号: A61K36/8966;A61K9/48;A61P11/04;A61K35/64
代理公司: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 毅
地址: 047500山西省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治疗 慢性 咽炎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干咳少痰为症状,查体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病程缠绵,病情时好时坏,症状易反复发作。

西医认为慢性咽炎是由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等刺激,喜食刺激性食物,职业因素与体质因素,贫血、消化不良、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内分泌紊乱等全身因素引起,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部应用抗菌或抗炎药物。但其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显著,效果仅能达到减轻症状的作用,不能标本兼治。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可以标本兼治。因此,开发辨证施治的中药制剂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以标本兼治,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牡丹皮  10~15      赤芍    12~18

甘草    4~8        大黄    2~6

山豆根  8~12       白僵蚕  12~18

浙贝母  10~15      花粉    12~18

当归    10~15      生地    6~10

桃仁    8~15       红花    8~12

牛膝    12~18      川芎    12~18

桔梗    8~15       射干    8~12

玄参    10~15。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等,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加水煎煮2次,每次4h,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50℃相对密度1.04~1.05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属于祖国医学“梅核气”,亦称“结气候”范畴,其发生与情志因素有明显关系,多属风热余毒燥热风寒所致。治疗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生津止渴、理气止痛。本发明组方中,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甘草清热解毒、以调和诸药;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山豆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白僵蚕解毒散结;浙贝母清热解毒;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牛膝散瘀血、消痈肿、补肝肾、强筋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桔梗祛痰利咽、排脓;射干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玄参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生津止渴、理气止痛之功效,治疗慢性咽炎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本发明药物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服用,服用安全,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价格适宜。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90例慢性咽炎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9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6例;年龄18~65岁,40岁以上者57例,占13.3%。诊断症状为咽喉异物感,且伴随咽喉干痛、堵胀感等其他症状,空咽明显,不影响吞咽,与精神因素有关。全部患者经专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为慢性咽炎。

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2粒,每日2次。

疗效标准痊愈:主要症状及伴随症消失。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伴随症状未全消失。无效:服药2个疗程一切症状如故者。

经过6~10天的治疗,90例慢性咽炎患者痊愈47例,有效28例,分别占到52.2%和31.1%,总有效率达到83.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牡丹皮10g、赤芍12g、甘草4g、大黄2g、山豆根8g、白僵蚕12g、浙贝母10g、花粉12g、当归10g、生地6g、桃仁8g、红花8g、牛膝12g、川芎12g、桔梗8g、射干8g、玄参10g,拣尽杂质、筛选晾晒、烘干后,置于提取罐中,加水至恰好淹没药物,煎煮4h,滤过,再加入相同量的水煎煮4h,合并煎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1.05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2

牡丹皮15g、赤芍18g、甘草8g、大黄6g、山豆根12g、白僵蚕18g、浙贝母15g、花粉18g、当归15g、生地10g、桃仁15g、红花12g、牛膝18g、川芎18g、桔梗15g、射干12g、玄参15g,拣尽杂质、筛选晾晒、烘干后置于提取罐中,加水至恰好淹没药物,煎煮4h,滤过,再加入相同量的水煎煮4h,合并煎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1.05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荣,未经李春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4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