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4761.0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9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聚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聚宽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A23L1/29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祥 |
地址: | 047300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用品,具体涉及一种主要以桑叶为原料制备的保健茶饮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非常注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茶文化悠远流长,茶是功能也是众所周知。同时,各种功能性替代保健茶的种类也十分繁多。如菊花茶、枣茶、苦荞茶等,都是以茶的形式发挥各原料的故有功能。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其桑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桑枝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桑葚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然而迄今未见有以上述材料为原料加工产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以桑叶为原料的茶饮用品的制备方法,以该方法制备的桑叶茶在作为饮品饮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本发明桑叶茶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五、六月的青桑叶,切成细丝,阴干至半干状,以白酒喷洒,上笼蒸热,再阴干备用;
2)采摘秋天的桑树嫩枝,切成小段,炒至散发出桑味,晾凉备用;
3)采摘四、五月熟透的桑葚,晒干备用;
4)将备好的桑叶、桑枝、桑葚按照1∶1~2∶1~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包装制成桑叶茶。
本发明的桑叶茶饮用方便,取少量产品,用开水浸泡后即可饮用。长期饮用,可以起到通络利关节、祛风湿、补血的功效,对于由风湿引起的周身疼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本发明的桑叶茶采用纯天然原料,经简单物理加工而成,产品全天然、无污染,适应了当代饮品的消费新趋势。且产品加工投资少,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四五月份采摘熟透的桑葚,晒干后备用。五六月份采摘新鲜的青桑叶,清洗干净,切成细丝,摊撒在阴凉处,阴成半干状,以45度白酒喷洒一遍,上笼蒸热,取出阴干,阴干过程中要勤于翻动,严防腐烂发霉,待干彻底后收起备用。秋后收回随年嫩枝,切成小段,置于砂锅中,炒至散发出桑味为度,晾凉后收起备用。
称取桑叶2000克、桑枝3000克、桑椹3000克混合均匀,分装入小袋中制成桑叶茶,每袋重10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聚宽,未经李聚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4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