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浮选分级生产技术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74748.5 | 申请日: | 2009-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迪沃思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D101/02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郑晋周 |
| 地址: | 030600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优质 耐火 铝矾土 浮选 分级 生产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选法选矿技术,具体为一种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浮选分级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的高铝矾土资源丰富,但是高铝矾土矿的品位分布不均匀。由于高铝矾土熟料的生产一直采用高铝矾土块矿直接入窑烧成的方式,所以产品的分级以及产品的品质直接依赖于高铝矾土矿的品位的优劣。特别是我国出口矾土基本是w(Al2O3)大于85%的高品位矾土熟料,但这部分资源只占总储量的百分之几,因而在开采中择优弃劣,形成大量的混级料。这些料在块法生产中是无法利用的,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如何再利用国内大量的混级的高铝矾土,为生产优质合成高铝矾土质耐火材料提供原料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浮选法是工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法,几乎所有的矿石都可用浮选法分选。该技术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各种浮选工艺的理论基础基本相同,即矿粒因自身表面的疏水特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后获得的疏水(亲气或油)特性,可在液-气或水-油界面发生聚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泡沫浮选法。矿石经破碎与磨碎使各种矿物解离成单体颗粒,并使颗粒大小符合浮选工艺要求。向磨矿后的矿浆加入各种浮选药剂并搅拌调和,使与矿物颗粒作用,以扩大不同矿物颗粒间的可浮性差别。调好的矿浆送入浮选槽,搅拌充气。矿浆中的矿粒与气泡接触、碰撞,可浮 性好的矿粒选择性地粘附于气泡并被携带上升成为气-液-固三相组成的矿化泡沫层,经机械刮取或从矿浆面溢出,再脱水、干燥成精矿产品。不能浮起的脉石等矿物颗粒,随矿浆从浮选槽底部作为尾矿产品排出。而目前还未见有将类似技术应用于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矿分选的工业实践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级的耐火用高铝矾土矿的再利用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浮选分级生产技术。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浮选分级生产技术,将矿粉加水湿磨至细度在95%-200目到97%-500目的矿浆用泵送到搅拌筒搅拌,同时按顺序加入调整剂NaOH或Na2CO3及(NaPO3)n或Na2O·mSiO2,捕收剂HZB或氧化石蜡皂或油酸钠进行调浆。
其中所处理的矿石为氧化铝质量分数为62%~76%的高铝矾土生料,搅拌筒中矿浆质量分数在30%~70%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浮选工序是:将氧化铝质量分数为62%~76%范围高铝矾土湿磨调浆后得到的矿浆在浮选机中进行不少于三次浮选后,实现高铝矾土的人工分级,即精矿和尾矿两类,其中精矿氧化铝质量分数在72%~80%之间,而尾矿氧化铝质量分数为50%~70%之间。浮选过程中矿浆的质量分数为5%~50%之间。
药剂用量。本发明所述的药剂用量是指在生产操作过程的加药调浆工序和浮选工序中连续地加药的总量为:调整剂NaOH或Na2CO3——1~10kg/t原矿,(NaPO3)n或Na2O·mSiO2——0.5~6.5kg/t原矿;捕收剂HZB或氧化石蜡皂或油酸钠——0.5~8.0kg/t原矿。
本发明的效果是:将混级收购的高铝矾土原料进行细磨、加药调浆处理后,得到的矿浆经浮选后使高铝矾土矿石达到人工分级的目的。
采用了浮选工艺,使用混级的高铝矾土矿石,达到高铝矾土矿石人工分级的目的,为生产高品质合成耐火材料提供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浮选分级生产技术,将氧化铝质量分数为62%~76%的高铝矾土生料矿粉,加水搅拌至矿浆浓度的质量分数为30%左右,然后将矿浆送湿式磨矿机磨至细度为97%-500目,用泵送到搅拌筒搅拌,同时按顺序加入调整剂NaOH或Na2CO3及(NaPO3)n或Na2O·mSiO2,捕收剂HZB或氧化石蜡皂或油酸钠进行调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迪沃思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迪沃思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4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