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4092.7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龚亚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亚慧 |
主分类号: | A01N47/38 | 分类号: | A01N47/38;A01N37/50;A01P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及其防治病害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防治水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对水稻生长影响很大,稻苗生长前期发病,可造成稻苗的枯死,抽穗期发病,可造成枯白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对稻瘟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药剂防治,主要药剂有三环唑、稻瘟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稻瘟肽、克瘟散、异稻瘟净、菌毒清、春雷霉素等。
稻曲病又名绿穗病、谷花病、开花米,在我国及日本又称其为“丰收病”。稻曲病发生严重时,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使稻谷千粒重、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一般产量损失约5%。。稻曲病菌还可污染稻米,病菌含对人、畜、禽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C9H607,用混有0.5%以上的病谷喂猪后,肉猪生长,增重速率下降;母猪产死胎,畸形胎、仔猪成活降低,产生毒素还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防治稻曲病的常用药剂有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多菌灵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稻生产由高产优质向优质高产的方向发展,稻瘟病的发生越来越重。随着水稻密粒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密植程度加大,水稻稻曲病发生也日趋严重。因此防治水稻稻曲病非常必要。但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常用药剂,或因连续使用,防治效果下降;或有很重的气味,对人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给施药人员造成很大的不便,并对稻米品质产生影响。根据这一生产实际,急切需要研制一种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对环境友好的新的复配杀菌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对环境影响小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的有效成分由肟菌酯和咪鲜胺复配而成,肟菌酯和咪鲜胺的重量配比为30∶1~1∶40。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肟菌酯和咪鲜胺的重量配比为30∶1~1∶30,优选1∶1.5。
制备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时,可加入常规量的载体及添加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渗透剂)混合,并且按常用方法制得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微乳剂、水分散颗粒剂、乳油、可溶性粉剂、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其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肟菌酯30~1%、咪鲜胺1~40%、农药可湿性粉剂助剂5~15%、余量为填充料;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中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肟菌酯30~1%、咪鲜胺1~30%、农药可湿性粉剂助剂5~15%、余量为填充料,其中填充料可为高岭土。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时,在稻瘟病发病初期,按照每公顷中肟菌酯和咪鲜胺总有效量37.5~375克的用量兑水450~600千克喷细雾。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防治稻曲病时,在水稻破口期,按照每公顷中肟菌酯和咪鲜胺总量37.5~375克的用量兑水450~600千克喷雾。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按照每公顷中肟菌酯和咪鲜胺总量75~562.5克有效用量兑水900~1200千克喷粗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的肟菌酯为拜耳公司生产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性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渗透、内吸等全新作用机理,对大部分子囊菌、担子菌、卵菌和半知菌均有很好的活性,可采用茎叶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多种施药方式,对环境友好,能够促进作物茁壮生长,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植物病害的防治。发明利用的咪鲜胺是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亚慧,未经龚亚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4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