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笋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678.1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伟;赵建华;柴秋彦;宋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5 | 分类号: | A61K36/8965;A61P35/00;A61K125/00;A61K135/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06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芦笋 皂苷 提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的方法,具体是从天然药用植物芦笋中提取有效成分芦笋总皂苷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芦笋总皂苷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入药,性苦、微辛、微温、温肺下气。成分分析表明,芦笋中含有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硒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甾体皂苷、多糖、黄酮类等药用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芦笋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其中甾体皂苷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芦笋食品加工过程中,占芦笋重量25%~30%左右的老茎和笋皮被作为垃圾处理,此外,过了收获季节后有大量的老根、茎无法利用,这些根茎中含有丰富的皂苷类物质。如果把这30%的下脚料充分利用起来,从中提取药用成分,不仅可以开发出新的药物,还可以变废为宝,其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芦笋总皂苷的提取方法,以及芦笋总皂苷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芦笋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取干燥芦笋老茎或笋皮,粉碎,用芦笋重量10~30倍的60%~9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提取30~60min,提取温度60℃~90℃,将两次所得提取液合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用去离子水稀释,按每千克芦笋加5-8升去离子水;
(2)上述溶液用1%氢氧化钠调pH值至6~8,并加入无机盐调节溶液的盐含量至1.0~2.0moL/L;
(3)分离:上述溶液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上样量:溶液体积与树脂柱体积比为:1~2∶1;先用水淋洗2~3个柱体积,再用10%~30%乙醇淋洗2~3个柱体积,然后用60%~80%乙醇淋洗3~4个柱体积,收集60%~80%乙醇的淋洗液,60℃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棕黄色总皂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述所得产品的总皂苷含量,可达42.0%以上。
步骤(2)中所述水溶液优选pH值为7。
步骤(2)中所述无机盐是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铵中的一种。
步骤(3)中所述大孔吸附树脂选用的柱材料可以是AB-8、D101、HPD100中的一种。
步骤(3)中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总皂苷的吸附流速为0.05-0.09ml/cm2.min,洗脱流速为0.10-0.30ml/cm2.min。
上述提取的芦笋总皂苷可以用于抗肿瘤药物或保健品。
芦笋总皂苷抗肿瘤效果试验:采用瘤重法、免疫器官重量法和白细胞计数法研究芦笋总皂苷对S180、H22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不同剂量的总皂苷对肿瘤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呈较好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每kg体重小鼠灌服1g总皂苷)对S180抑瘤率达39.53%,对H22抑瘤率达到34.81%。说明总皂苷具有抗肿瘤效果。总皂苷对小鼠的免疫系统有保护促进作用,表明芦笋总皂苷可以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力。
本发明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用分光光度法定(茴香醛-硫酸法),显色条件为:样品挥干,加入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0.2ml,100℃水浴30min,冷却后测定。对照品:菝葜皂苷元,测定波长:429n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以废弃物芦笋老茎或笋皮为提取原料,变废为宝。
(2)本发明纯化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提取率可达1.9%~2.5%,提取物中芦笋总皂苷含量可达42.0%以上。
(3)本发明使用溶剂安全无毒,价格低廉可回收再用,对环境无污染。
(4)本发明使用的分离材料易于再生,可多次利用。
总之,本发明芦笋总皂苷的制备方法,不仅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无污染,而且所得总皂苷的收率高、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6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