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RBF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的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3245.6 | 申请日: | 200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才;杨宪礼;张勇;于勇;矫宏伟;姚本金;郭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C22C38/60;C21C5/30;C21C7/06;C21C7/064;C21C7/00;B22D1/00;B22D11/00;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双鸭山欣合专利事务所 23203 | 代理人: | 黄志坚 |
| 地址: | 15512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rbf500e 性能 抗震 钢筋 生产 方法 | ||
1.一种HRBF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和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化学成分配比如下: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10~0.045wt%,V:0.05~0.11%,S≤0.035wt%,P0≤0.035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
上述HRBF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钢,各规格优选化学成分配比如下:
Φ12-Φ18规格;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10~0.020wt%,V:0.05~0.07%,S≤0.045wt%,P≤0.045wt%
Φ20-Φ32规格;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2~0.03wt%,V:0.07~0.09%,S≤0.045wt%,P≤0.045wt%
Φ36-Φ50规格;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3~0.045wt%,V:0.09~0.11%,S≤0.045wt%,P≤0.04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RBF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和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力学性能指标如下:
屈服强度:Rel 520~630Mpa
抗拉强度:Rm >650Mpa
断后延伸率: A≥17%
最大力总伸长率 Agt≥10%
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 ≥1.25
实测屈服强度与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 ≤1.30
晶粒度 ≥9.5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RBF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和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控制方法主要工序如下:
A转炉吹炼:转炉吹炼过程采用顶、底复吹方式,顶吹氧气工作氧压0.85~0.95Mpa;氧气流量16000~17000m3/h;供氧强度3.5~3.8Nm3/(t.min);纯供氧时间13~16分钟,底吹氩气压力:0.3~1.3Mpa、底吹流量:50~120m3/h;
B出钢过程:出钢过程中加入硅锰合金、复合脱氧剂、碳化硅进行脱氧合金化。全程吹氩均匀成分,促进夹杂物上浮;
CLF精炼炉:通过电极加热升温3~5℃/Min,吹氩搅拌0.3~1.3Mpa,加精炼渣1.5~2.0kg/t、石灰2.0~3.0kg/t、SiC0.3~0.5kg/t、电石0.2~0.3kg/t造白渣,加入钒铁、铌铁进行微合金调控,进行精炼脱硫,最终使钢水中的硫含量≤0.006%;再进行钢水钙处理,硅钙线加入量2.67m/t,硅钙线加完后软吹6~10分钟,通过钙处理保证钙铝比在0.1~0.15、钙硫比>0.3,
D连铸:采用钢包保护浇注,以降低酸溶铝损失确保钢水质量。
E控轧控冷工艺
工艺(I):轧制规格为Φ12~Φ18规格
炼钢熔炼成分: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10~0.020wt%,V:0.05~0.06%,S≤0.045wt%,P≤0.045wt%,小方坯连铸,热送温度750℃±50℃。
轧钢控制;加热温度1050±50℃,粗、中、精轧奥氏体再结晶型控轧控冷,在900℃±50℃终轧,轧后微穿水,红钢上冷床温度800℃±20℃,自然冷却至室温。
工艺(II):轧制规格为Φ20~Φ32规格。
炼钢熔炼成分: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20~0.030wt%,V:0.06~0.08%,S≤0.045wt%,P≤0.045wt%,小方坯连铸,热送温度750℃±50℃。
轧钢控制;加热温度1050±50℃,粗、中、精轧奥氏体再结晶型控轧控冷,在900℃±50℃终轧,轧后微穿水,红钢上冷床温度800℃±20℃,自然冷却至室温。
工艺(III):轧制规格为Φ36-Φ50规格
炼钢熔炼成分:C:0.20~0.25wt%,Si:0.40~0.7wt%,Mn:1.30~1.55wt%,Nb:0.03~0.045wt%,V:0.09~0.11%,S≤0.045wt%,P≤0.045wt%,小方坯连铸,热送温度750℃±50℃。
轧钢控制;加热温度1050±50℃,粗、中、精轧奥氏体再结晶型控轧控冷,在850℃±50℃终轧,轧制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2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