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菌群的筛选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3092.5 | 申请日: | 2009-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方芳;韩洪军;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荣玲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煤化工 废水 微生物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群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煤化工企业废水的平均每天的排放量达到了9000m3以上,该废水以高浓度煤气洗涤废水为主,水质很复杂,含有大量酚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杂环类、氨氮、氰、油等有毒有害物质。目前,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方法多采用活性污泥法,但是活性污泥法的生物种类繁多,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差,现有通过菌种筛选的方法得到煤化工处理的优势菌群,提高活性污泥方法的处理效果。现有的筛选方法多是通过筛选降解煤化工废水中单一的某种物质的菌种,比如高效酚降解菌、氰化物降解菌、氨氮降解菌等,这样的方法虽然针对性很强,但是由于筛选中降解物的单一性,造成很多菌种在实际应用中对煤化工废水中其他化学物质抵抗力差或者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过度积累抑制继续降解,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煤化工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另一种筛选方法是筛选特定的菌种构建菌群,以达到菌群人为可控,可是由于实际操作中个菌株投加比例很难确定,最后导致这种方法的本意无法实施,在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工程中有些污泥甚至不增长,采用此方法过程复杂,且筛选得到菌群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极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筛选方法过程复杂、筛选得到的微生物菌群对煤化工废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了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菌群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菌群的筛选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废水混合物置于34~36℃条件下曝气13~16h,然后静置8~11h;二、向每升步骤一处理后的污泥废水混合物中加入0.4~0.6g的MgSO4·7H2O、0.05~0.15g的FeSO4·7H2O、0.005~0.015g的ZnSO4·7H2O、0.005~0.015g的MnSO4·H2O、0.005~0.015g的CuSO4·5H2O、0.2~0.3g的NH4Cl、0.05~0.15g的CaCl2和2~4g的蔗糖搅拌均匀,在34~36℃条件下曝气14~16h,静置8~10h后弃去上层液体得沉降污泥;三、将沉降污泥置于占沉降污泥总体积3~5倍的煤化工废水稀释液中进行驯化,再静置5~6h后弃去上清液,即得到1代驯化的沉降污泥,其中,煤化工废水稀释液是由煤化工废水和水按照1∶4的体积比组成;四、将1代驯化的沉降污泥置于占沉降污泥总体积3~5倍的煤化工废水稀释液中进行驯化,再静置5~6h后弃去上清液,即得到2代驯化的沉降污泥,其中,煤化工废水稀释液是由煤化工废水和水按照1∶2的体积比组成;五、将2代驯化的沉降污泥占沉降污泥总体积3~5倍的煤化工废水中进行驯化,驯化至沉降污泥的生物量达到3800~4100mg/mL,即实现了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菌群的筛选;其中步骤三、步骤四和步骤五中的驯化条件均是在34~36℃条件下进行,先缺氧搅拌3~4h,然后曝气培养14~16h。
本发明的方法取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废水混合物,经过富集培养,然后再进行驯化,得到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菌群。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取材方便,筛选过程简单,利用本发明筛选得到的微生物菌群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显示,煤化工废水中COD的降解率为80%~90%,酚的降解率为90%~99.9%,氰化物的降解率为90%~99.9%、氨氮的降解率为35%~50%,本发明筛选得到的微生物菌群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速器降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现智能无线麦克风多功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