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界面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037.6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段泽伟;秦焱;秦大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大春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4/06;C04B18/08;C04B24/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313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界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界面剂在建筑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确实为不同属性的材料的结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时间长后或被雨水浸泡后特别是冻融后,材料层面之间产生起鼓、脱落现象,致使墙面破损降低强度或破坏表面美观;在加气混凝土的抹灰中,尚未发现有可供使用的界面剂,致使加气混凝土的的应用、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界面剂,该混凝土界面剂突出解决了普通界面剂的缺点,尤其能在加气混凝土的墙面上使用。
本发明一种混凝土界面剂的配料重量份是:
水泥300份-450份 细砂350份-450份 粉煤灰50份-200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0.8份-5份;
基于上述配料组合还可以再加入可再生分散胶粉3份-15份;还可以再加入纤维0.6份-3份,所述的纤维是木质纤维或聚丙烯纤维;还可以再加入电石泥干燥粉5份-20份;还可以由石灰石粉替代粉煤灰,石灰石粉加入量为50份-80份。
上述各重量组份材料的合成工艺步骤为:将上述材料称重准确后,分别按每个组方组份混合后待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各种材料的具体标准是:
水泥:P032.5或P042.5。
细砂:粒度为30目-100目的江砂、河砂或石英砂,含泥量<2%,含水量<3%。
电石泥干燥粉:电石分解后产生的浆体或膏状物,主要成分为:Ca(OH)2及少量CaCO3,干燥后磨粉过100目筛使用。
可再生分散胶粉,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与聚乙烯的共聚物,可溶于水。
石灰石粉:为石灰石矿石,主要成分为:,磨粉过100目筛使用
木质纤维: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其纤维长度≤1000um。
聚丙烯纤维:其纤维长度≤1000um。
上述各种材料的作用是:
水泥:是该发明中主要无机粘结剂。
电石泥:是该发明中粉煤灰的激发剂。
可再生分散胶粉:是该发明中主要有机粘结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是起粘接及保水的作用。
木质纤维:是起连接各物质的作用。
聚丙烯纤维:是起连接各物质的作用。
本发明一种混凝土界面剂经过上万次各种试验,其中有冻融试验、浸水试验、旧墙体抹灰试验、加气混凝土抹灰试验,充分证明其具有与墙体良好的亲和力和粘结力。
本发明一种混凝土界面剂的特点是:
选用粉煤灰和电石泥干燥粉节能利废,粉煤灰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界面剂的刚性,使其浅膨胀系数接近加气混凝土的浅膨胀系数,有效的防止墙体的开裂、空鼓现象发生。
水泥与再生分散胶粉起到了胶凝各种材料的作用,使界面剂与原界面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同时具有抗渗、防水的功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和纤维素同时起到增强界面剂与原界面的粘结强度,保证界面剂的易和性,增强界面剂的抗裂性,为水泥充分水化提供足够的水分。
电石泥干燥粉起到激发粉煤灰活性,提高粉煤灰的强度。
本发明一种混凝土界面剂主要是用在加气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和旧墙体表面,具体使用方法是刮涂在墙体表面干燥后,然后在界面剂表面抹灰。如果喷涂可以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减水剂,其加入量为水泥重量的0.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提高界面粘结强度,适用于新旧墙体、墙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粘结力,价格低廉,易于工程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包括:水泥、细砂、粉煤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其重量配比为:
水泥300份 细砂400份 粉煤灰247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3份;
实施例2
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其重量配比为:
水泥450份 细砂350份 粉煤灰197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3份;
实施例3
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其重量配比为:
水泥400份 细砂450份 粉煤灰147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3份;
实施例4(第二方)
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其重量配比为:
水泥300份 细砂440份 粉煤灰180份 可再生分散胶粉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8份;
实施例5
一种混凝土界面剂,其重量配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大春,未经秦大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