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2379.6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寇宝泉;李鹏;周维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21/14 | 分类号: | H02K21/14;H02K1/16;H02K1/27;H02K3/4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铁心 结构 直线 启动 发电机 及其 驱动 控制系统 | ||
1.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它包括初级、次级、气隙和动子支撑板簧;次级包括永磁体(1)和轴筒(2);初级包括电枢(3)和机壳(4);电枢(3)包括电枢铁心(5)和电枢绕组(6);其特征在于电枢铁心(5)包括1个铁心筒(51)、i+1个圆环形铁心环(52)和i个铁心间隔环(53),其中,i为正整数;i+1个圆环形铁心环(52)与i个铁心间隔环(53)沿轴向依次间隔排列在铁心筒(51)内,铁心筒(51)的内径等于圆环形铁心环(52)的外径和铁心间隔环(53)的外径,圆环形铁心环(52)的内径大于铁心间隔环(53)的内径,圆环形铁心环(52)的外表面和铁心间隔环(5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在铁心筒(51)的内表面;电枢绕组(6)由i个圆环形线圈(6-1)串联而成,每个圆环形线圈(6-1)嵌放于圆环形铁心环(52)与铁心间隔环(53)构成的凹槽内,每相邻两个圆环形线圈(6-1)的绕向相反;圆环形铁心环(52)与铁心间隔环(53)轴向厚度之和La=τp~1.25τp;相邻的两个圆环形铁心环(5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τt与永磁体(1)极距τp之间满足关系:τt=τ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其特征在于铁心间隔环(53)的内径等于圆环形线圈(6-1)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永磁体(1)为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沿轴向方向依次套于轴筒(2)上,每相邻的两个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的充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永磁体(1)为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和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与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沿轴向方向依次相间套于轴筒(2)上,每相邻两个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的充磁方向相反;每相邻两个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的充磁方向相反,并且与上表面为N极的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相邻的两个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的充磁方向均指向所述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与上表面为S极的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相邻的两个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的充磁方向均为背向所述圆环形径向充磁永磁体(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次级还包括圆环形导磁轭(7),永磁体(1)为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沿轴向方向依次套于轴筒(2)上,每相邻两个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的充磁方向相反,每相邻两个圆环形轴向充磁永磁体(12)之间轴筒(2)上还套有圆环形导磁轭(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次级还包括j+1个圆环形导磁轭(7)和j个隔磁环(8),其中j为正整数;j+1个圆环形导磁轭(7)和j个隔磁环(8)沿轴向方向依次相间套于轴筒(2)上,永磁体(1)为瓦片形永磁体或平板形永磁体,瓦片形永磁体为径向充磁,平板形永磁体为沿厚度方向水平充磁,所述的瓦片形永磁体或平板形永磁体沿轴向嵌入圆环形导磁轭(7)的轴向槽(9)中,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永磁体(1)的充磁方向相反,即同为径向向内充磁或同为径向向外充磁;沿轴向方向相邻的两个永磁体(1)的充磁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动子支撑板簧的弹性系数Kt、动子总质量mt与动子往复运动频率fe之间满足关系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的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功率变换器和系统控制器组成;系统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功率变换器的受控端,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的启动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铁心结构直线启动发电机的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器为H桥变换器或电容分压半桥变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23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传输方法、媒体播放终端及通信系统
- 下一篇: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