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搅拌混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2135.8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金;张太全;陈磊;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6;B01F3/18;B22F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复合材料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原材料混合 往往是制备复合材料的第一道工序,是实现均质复合材料中各物相分布均匀性 的关键,进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混料工艺非常重要。 目前原材料混合的工艺主要有搅拌混合、普通滚筒式球磨混合、行星式球磨混 合、振动式球磨混合等混合方式,相应的混料装置有滚筒式混料机、行星式混 料机、振动式混料机等;此外根据是否加入液体介质,还可分为干法混合和湿 法混合等工艺。但目前对于由密度相差比较大的两相或多相组成的复合材料体 系,采用以上传统的混料装置和混料工艺难以实现原材料混合的均匀性。例如, 由碳化钛和钨两相组成的复合材料体系,由于碳化钛和钨的密度分别为 6.73g/cm3和19.3g/cm3,两相密度相差近3倍,采用传统的混料工艺,无论 是湿法混合还是干法混合都很难保证原材料混合的均匀性,将极大影响复合材 料的综合性能。因此开发出一种适合于混合比重相差比较大的原材料的混料工 艺和设备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没有适合于混合比重相差比较大的混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适合于混合比重相差比较大的混料装 置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搅拌混料装置。
本发明的搅拌混料装置由钢架、电机、搅拌器、混料容器、加热器和液体 冷凝回收装置组成,所述搅拌器由搅拌杆、螺旋叶片和网孔式叶片组成;所述 混料容器由容器主体、上盖、第一橡胶塞和第二橡胶塞组成;液体冷凝回收装 置由弯管、冷凝管、支架、尖嘴管和收集瓶组成;所述电机固装在钢架的上部, 所述容器主体位于电机的下方并固装在钢架上,所述容器主体的下端面设置在 加热器上端面上;所述搅拌杆的上端面与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面固接,所述上 盖盖在容器主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搅拌杆的下端穿过上盖的中心孔置于容器主 体内的下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搅拌杆上由上至下安装有螺旋叶片和网孔式叶 片,所述上盖(15)上开有进料口(16)和出气口(17),且进料口(16)和 出气口(17)位于搅拌杆(11)的两侧,所述第一橡胶塞塞在上盖的进料口处, 所述第二橡胶塞塞在上盖的出气口处,所述弯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橡胶塞与容器 主体连通,所述冷凝管安装在支架的上端,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冷凝管的一端 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与尖嘴管连通,尖嘴管的尖嘴位于收集瓶的正上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搅拌混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 廉、便于操作的优点;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比重相差比较大的粉末的均匀混合; 通过本发明的湿法搅拌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均匀性高,单项颗粒分散较为 均匀,大面积浅色物相的团聚明显减少,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室温 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性能达到了1214±144MPa,与现有的混料方法 相比抗弯强度提高了近一倍。
下表是经不同混料装置,然后热压烧结的20%ZrC/W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对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搅拌混料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2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